除斜方肌之外,肩胛提肌可能是颈部和肩部疼痛和紧张的最常见的位置。在背部和肩部携带重物时,它是最易负重过度的肌肉之一。在抬高肩胛骨时,它协助斜方肌;在使盂状窝下旋时,它协助菱形肌。
解剖
肩胛提肌源自C1-4的横突并往下往外分布,最后止于肩胛骨内缘的肩胛冈以上部分。肩胛提肌的起点位于胸锁乳突肌内层,中段位于头夹肌的内层,下段位于斜方肌的内层。该肌在下行过程中扭转度,因此大部分上段肌纤维偏向内侧而下段肌纤维偏向外侧。
起点:
C1-C4横突
止点:
肩胛骨内缘,位于肩胛上角和肩胛冈根部之间
神经支配:
肩胛背神经C4,C5以及颈部神经C3,C4
和其它肌肉相对位置:
起点位于胸锁乳突肌深层
中段位于头夹肌深层
止点位于斜方肌深层
功能
当颈椎固定,肩胛提肌的功能是抬升肩胛骨并且下旋肩胛盂。肩胛提肌和胸小肌及菱形肌协同起到下旋肩胛盂的作用。当肩胛骨固定并且单侧作用时,肩胛提肌可以侧屈颈椎以及旋转颈椎至同侧。如果双侧作用时,则后伸颈椎。
触诊
肩胛提肌附着在颈椎横突。除了第1颈椎横突稍大,其他横突向外侧延伸大约相同的宽度。
通过颈椎椎间孔的臂丛支配上肢。当触摸到横突就可以定位肩胛提肌的起点,要用指腹轻触,避免造成对神经的压迫。无论是通过斜方肌上方的肌纤维还是直接从颈外侧,肩胛提肌都能完全触摸到。
激痛点
肩胛提肌存在两个激痛点
肩胛提肌有两处激痛点可以被触诊所及:其中一个激痛点位于肩胛骨内上角,比较容易寻找。另外一个激痛点位于上斜方肌前缘下层,易与斜方肌激痛点混淆,具体寻找方法请观看视频介绍。
损伤原因
许多事都可让肩胛提肌出现问题,如持续的使肩膀提高,肌肉持续性维持在缩短的状态以及肌肉酸痛和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如倒身睡觉并且没有枕头支持你的头部、低枕头的侧身睡觉等、打字时朝着一个方向看副本、将电话夹在头与肩膀之间。
背包和手提包的肩带对肩胛提肌的损害和对斜方肌一样。这两者均需猛烈的收缩才能抵抗向下的拉力。你可以注意观察当一个女人肩上背着包时,经常会抬肩以防包滑落,这样做会加重肩胛提肌的损伤。
过度的锻炼、情绪紧张以及过高或过低的扶手也会使肩胛提肌劳损。肩胛提肌是急性颈部扭伤时损伤的众多肌肉之一。车祸或摔跤导致的损伤可保持多年而未被检测出来,这是引起慢性疼痛及伤残的不为人知的原因。躺在床上看书或打电脑以及看电视是一个对肩胛提肌以及斜方肌伤害最大的一个不良姿势,长时间的颈部屈曲会对颈肩部大部分肌肉牵拉并造成损伤。颈椎就会导致生理曲度变直,以及其它颈椎的疾病等。
损伤症状
肩胛提肌损伤大多是突然动作造成。如要求肩胛骨迅速上提和向内上旋,肩胛提肌突然收缩,而肩胛骨受到许多肌肉不同方向的制约,不能同步配合,最终导致损伤。
1.肩胛提肌的损伤是引起颈角的疼痛和僵硬的主要原因之一
2.当损伤或劳损后,它会将疼痛或酸胀、难过感投射至肩胛骨内侧缘,甚至肩胛骨靠近脊柱侧的肩胛骨的缝缝里面。并投射疼痛可达到肩背侧。
3.当你倒车时,肩胛提肌的损伤会导致你无法转头向后看。你甚至完全无法向损伤的一侧转头。
4.脖子僵硬、无法左右旋转,颈肩部疼痛,颈椎转动受限。
5.是引起落枕的主要原因。
放松手法
方法一
1、患者俯卧位
2.术者站在患者需要治疗一侧的头端,面对肩部。
3.将治疗手的拇指放于患者颈椎横突上方。按压内侧和深层,将拇指沿着肌肉向下滑动。直至肌肉连接至肩胛骨上角的部位。
方法二
1.患者俯卧位。
2.术者站在患者旁,面部斜对患者侧肩。
3.将治疗的手放在患者肩部,拇指放在肩胛提肌连接至肩胛骨上角的位置。按压内侧和深层,向颈部上方滑动拇指,沿肌肉至颈椎横突连接处。
方法三
拨法
按压内侧和深部,将拇指沿着肌肉向下滑动,直至肩胛骨上角的部位。致使肌肉放松,这样的手法会暂时缓解肌肉的僵硬、疼痛,但如果疼痛点反复发作,就说明此处有严重的功能障碍,这就需要更专业、全面的治疗。
方法四
拉伸
拉伸是对肌肉的一种放松,是对疲劳的一种解除,是对一些损伤的修复,懂得肌肉纤维的走行和肌肉的功能,才是拉伸的真谛。图中只是给各位,简单的模仿,记住:用力要逐渐,不要一步到位,如果感觉某个姿势不舒服,就请立刻停止。
每次拉伸时间以3-5分钟为宜(依据个人情况而定),尽量每个动作都要做到双侧。
针刀治疗
针刀治疗主要定3点,即颈椎横突后结节、肩胛骨边缘、肩胛下肌肌腹。
①如定点在颈椎横突后结节上,刀口线与颈椎棘突顺列平行,针刀体与皮面垂直进针刀,直达颈椎横突后结节上。刀口线方向和颈椎纵轴平行刺入,达横突尖部时,先作纵行剥离,再作横行剥离(刀口线始终在横突尖部骨面上活动)。
②如在肩胛骨边缘迸针刀,刀口线与肩胛提肌肌纤维走向平行刀口线方向和颈椎纵轴平行刺入,达横突尖部时,先作纵行剥离,再作横行剥离(刀口线始终在横突尖部骨面上活动)。
③如定点肌腹粘连点上,刀口线与身体纵轴下段呈l5度角(与肌纤维平行),针刀体与外侧皮面里60度角,刺入皮下,约l0-15mm深,通过皮肤、皮下组织,遇有酸胀感时,行纵行疏通,横行剥离2—3下即可。
疼痛康复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