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非常美味,我们每天都吃,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人类为什么这么喜欢肉吗?这可得追溯回很久很久以前的石器时代说起了,想像一下原始人该怎么狩猎?
“手持石斧追捕野兽?”
事实上那是在人类演化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后才出现的。我们能想像到狩猎用的石斧与矛,都是非常晚才被发明出来的用具。没有用具的古代人类到底该怎么狩猎呢?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了解人类是从何时开始吃肉,以及如何消化这么多的肉。
年,科学家在东非肯亚知名的古毕佛拉遗迹中,发现一块怪异的直立人化石,命名为“KNM-ER”。由放射性定年法可知这块化石的年代约有万年,但它的模样很古怪,从侧面看非常厚,学者认为这块骨头的主人可能在死前经历骨挫伤造成内部出血。就像人体发炎的部位会肿大,有出血症状的骨头也会增生变厚。
而罪魁祸首很可能是因为维生素A摄取过量。这就是奇怪的地方了,维生素A过多通常是因为吃进太多肉食动物的内脏,尤其是肝脏。或许有些人会直觉地认为:“祖先们应该是吃太多肉了。”
但仔细想想会发现这个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其实人类的体质一开始并不适合吃太多肉。
其实身为人类的祖先,原先居住在树上,并以水果和树叶为主食。而较小体型的近亲猴子会抓昆虫或毛虫来补充动物性蛋白质,但红毛猩猩、大猩猩这类体型较大的类人猿几乎纯粹以草食为主,因为它们无法保证能捕获充足的肉类来供应庞大体型所需。比较会吃肉的则是与人类最亲近的黑猩猩,它们偶尔会集体围捕小狒狒,或是用树枝挖掘白蚁穴,抓点蚂蚁当点心,不过那分量和它们吃的树叶、果实相比,根本只算是塞牙缝的程度。
而人类学家观察出土的早期人类化石,头骨上臼齿与深长的颚骨,可推测出他们当时吃了许多需要大量咀嚼的食物。这也是草食动物的典型特征之一。而且会移动的动物,跟不会动的水果及树叶相比,都需要更高明的技术才能捕食。
那到底为什么会开始吃肉?
那么那位“吃太多肉的祖先”,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位祖先可以算是人类在短时间内改变饮食习性的一种证据,而这种情况极有可能是因为环境剧烈变化所造成的。
大约从万年前开始,一直到至1万2千年前的这段时间。非洲大陆的气候逐渐变得乾燥,动物之间必须竞争才能获得足够的植物食用。这对早期人类来说相当不利,因为当时仅剩的森林被所谓的傍人(Paranthropus)佔据,他们的体型并不大,但不输给大猩猩咬合强壮的下巴和巨大的牙齿,让他们能靠吃树皮与植物根部得以维生,在生存上更有竞争力。
相较之下,早期人类的小小牙齿,就无法大量咀嚼如此坚韧的植物。既然找不到植物吃,势必得吃肉(动物性脂肪)才能生存下去。但当时人类身高平均不到一百公分,与现在四、五岁的儿童不相上下,要在非洲草原上狩猎对他们而言无疑是天方夜谭。
因此人类想出一个根本不算是战略的战略,那就是等草原上所有凶猛的竞争者通通吃饱之后,再去吃剩余的残渣就行了,而那个残渣就是狗狗最爱的“骨头”了。骨头中富含骨髓,颅骨内还有脑髓,这些都富含非常营养的脂肪。
但骨头实在太硬了,早期人类无法用牙齿咬碎骨头,只好用石头敲碎,这些石头后来演变成有模有样的“人造石器”。巧人(Homohabilis)所打造出的奥都万(Oldowan)石器,就是被认为用来敲碎骨头时所使用的石头。
而早期人类也就随之逐渐从草食为主,转变为肉食食性为主的生物,然而在这过程中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由于长期摄取高脂肪含量的食物,人类的脑袋慢慢长得越来越大。大脑的生产与维修“代价”非常高,必须摄取高质量、高热量的食物才能使其增长,而迫于无奈才开始的肉食习性,无形中反倒帮了人类一个大忙。
那又是怎么从吃骨头变成吃肉的?
高脂肪、高蛋白质的饮食习惯,除了让脑袋变大以外,也让人类的体型逐渐长高长胖,成了我们现今人类的样貌。拥有高大的体型与大脑袋之后,人类才有能力猎捕活生生的动物。一般人心目中的“原始人狩猎”场面,就是在这时出现的。人类靠著高明的策略、充沛的体力和精良的工具(石器),没多久就适应了狩猎生活,捕获的野兽数量也越来越多。
现在我们了解早期人类是如何“硬着头皮”养成吃肉的习性,但这过程中还有一个疑问没解开。就算大猩猩与黑猩猩真的没有食物可吃,或是如果它们突然变得喜欢吃肉,但在生理构造上似乎无法一下子摄取大量的肉类,而早期人类应该也不是马上就能消化油腻的食物吧?
人类通过遗传演化解决了这最后一个问题,利用所谓的“载脂蛋白”来消化油腻的食物。载脂蛋白就像清洁剂一样,与血管中的脂肪分子结合后,将油脂带离开血管,使血液保持清澈。而这种对降低血脂特别有效果的基因出现在人身上的时间,大概在具有高大身材与大脑袋的直立人打造出阿舍利手斧的时期。
所以,人类爱吃肉,可是我们的祖先历经千辛万苦,在长时间的演化之中为了不被淘汰,而逐渐变的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