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科精读一文理清肩袖损伤的诊断思路,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个好 http://m.39.net/pf/a_4364576.html
肩袖损伤分为肩袖腱炎和肩袖撕裂两种情况。其中,绝大多数肩袖损伤是肩袖腱炎,一般及时进行综合治疗即可恢复,而肩袖撕裂则需要进行手术。虽然临床中大家诊断治疗了很多,但难免还会有一些疑问或者考虑不周到的地方。今天,我们重新再来梳理一遍诊治流程及重点内容。局部解剖肩袖是覆盖于肩关节前、上、后方的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等肌腱组织的总称,位于肩峰和三角肌下方,与关节囊紧密相连。包含肌肉部分、韧带部分、骨性部分。1.肌肉部分主要由几块肌肉组成: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关节力偶:肩胛下肌与冈下肌、小圆肌冈上肌与三角肌肩胛下肌冈上肌的作用是肩外展冈下肌与小圆肌盂肱关节的关节囊均增加了肩关节的活动度,但对稳定性作用较少。盂唇使得肩胛盂的深度增加了50%,其作用相当于“护栏”或“止动垫”,可有效提高稳定性。由于肩关节骨性结构对稳定性贡献很少,因此大部分稳定性是周围肌肉和韧带来提供。2.韧带部分韧带是维持肩关节稳定性的静态结构,也是肩关节大角度运动的较主要稳定结构。肩关节韧带主要有盂肱上韧带、中韧带、下韧带、喙肩韧带和喙肱韧带。1)盂肱上韧带就在二头肌长头起点之前经过盂上结节,到靠近肱骨结节间沟内侧嵴小结节尖近端。0°外展位时,盂肱上韧带和喙肱韧带一起主要限制肱骨头向前下脱位,也是同一位置前后方向较主要的稳定结构。2)盂肱中韧带起自宽阔的盂肱上韧带之下,沿着盂前缘直达盂缘的下1/3,斜向下外,扩大并附于小结节深至肩胛下肌腱,并与之融合。当低度或中度外展过程中,盂肱中韧带限制外旋,但是当在90°外展时,则影响很小。3)盂肱下韧带起自盂唇的前中后缘,行向前下至肱骨颈下内面。盂肱下韧带由很厚的前束和略薄且清晰的后束和一个较薄的腋囊组成,像“吊床”一样的结构模式。外旋时悬带滑向前上,前束紧张,后束松弛,内旋是恰恰相反。当肩关节外展45°或更多时,前下盂肱韧带复合体是稳定前后方向应力的主要韧带。冈上肌和肩胛下肌腱融合成一个鞘状结构,在肱二头肌沟入口处环绕肱二头肌腱。鞘的顶层是由冈上肌腱组成,底层是由肩胛下肌腱组成。这种关系与肩胛下肌腱撕裂常并发二头肌损伤有相关性。根据肌腱损伤的深度分为:肩袖全层和部分撕裂。肌腱全层撕裂又根据大小分为:小撕裂(小于1cm)、中度撕裂(1~3cm)、大撕裂(3~5cm)、巨大撕裂(大于5cm)。肩袖损伤根据部位分为:滑囊侧、关节侧及肌腱内损伤。3.骨性部分肩关节静态稳定系统病因1、退变学说肩袖损伤主要是由于肌腱内在退行性变所引起的。国外学者(Fukuda等)通过尸体解剖研究表明了肌腱退变组织的病理特点:肌纤维在止点处排列紊乱,变性、坏死、断裂以及有骨赘形成,这些退变在40岁以下的成人中很少见,但随年龄增长呈加重的趋势;肩袖断裂在40岁以前很少发生,而40岁以后起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这些研究支持了退变学说。2、血运学说冈上肌腱远端1cm内为无血管区域,是肩袖撕裂最常发生的部位;尸体标本的灌注研究也证实了该危险区的存在,即冈上肌腱关节面血供比滑囊面侧差,这与冈上肌腱关节面撕裂多于滑囊面侧撕裂相一致。但是还有人发现,冈下肌腱远端1.5cm内也存在乏血管区,但冈上肌的撕裂发生率远高于冈下肌腱,因此,除了血供因素外,应当还存在其他因素。3、撞击学说Neer等年提出,肩袖损伤是由于肩峰下发生撞击所致,他认为95%的肩袖断裂是由于撞击征引起。肩袖肌腱的肥大、肩峰下及肩锁关节退变、以及骨赘形成,是造成碰撞的诱因;由于肩袖肌腱位于喙肩与肱骨大结节两种骨性结构之间,因此当肩关节运动时,肩袖很容易受到挤压、碰撞而发生损伤,早期为滑囊病变,中晚期出现肌腱的退化和断裂。但一些临床研究表明,肩袖撕裂的病例中有相当一部分与肩峰下的撞击无关,而是单纯由于损伤或肌腱退化所致,此外,存在肩峰下撞击的解剖异常的病例也并非都会发生肩袖破裂,因此,肩峰下撞击征是肩袖损伤的一个重要病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4、创伤学说创伤作为肩袖损伤的重要病因已被广泛接受,劳动作业损伤、运动损伤(体操、投掷、排球、乒乓球、游泳、举重等)及交通事故都是肩袖创伤的常见原因。在40岁以上的患者中发现,凡发生盂肱关节前脱位者,若在复位之后患肩仍不能外展,则其肩袖损伤的发生率为%;在老年人中,未引起骨折或脱位的外伤也可以引起肩袖撕裂;任何移位的大结节骨折都存在肩袖损伤。创伤可根据致伤暴力大小而分为重度暴力创伤与反复的微小创伤,后者在肩袖损伤中比前者更重要,日常生活活动或运动中的反复微小损伤造成肌腱内肌纤维的微断裂,这种微断裂若无足够的时间修复,将进一步发展为部分或全层肌腱撕裂,这种病理过程在从事投掷运动的职业运动员中较为常见。肩袖损伤的内在因素是肩袖肌腱随增龄而出现的组织退化,以及其在解剖结构上存在乏血管区的固有弱点;而创伤与撞击则是外在因素,它们加速了肩袖退化和促成了断裂的发生。事实上,除少部分肩袖撕裂有急性外伤史外,大部分是磨损改变及肌腱退变。症状1、肩部疼痛、力量下降、活动受限。2、部分会出现弹响、交锁、僵硬。3、最容易痛的地方是肩峰下或前外侧,原因是因为冈上肌是肩部四周力量集中的交叉点。尤其是在肩部外展活动频繁时,由于冈上肌肌腱穿过肩峰下和肱骨头上的狭小间隙,所以很容易受到挤压、摩擦而损伤。临床表现1、外伤史:急性损伤史,以及重复性或累积性损伤史。2、疼痛与压痛:急性期疼痛剧烈,呈持续性;慢性期呈自发性钝痛。在肩部活动后或增加负荷后症状加重。被动外旋肩关节也使疼痛加重。夜间症状加重是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3、功能障碍:肩袖断裂者,主动肩上举及外展功能均受限。但被动活动范围无明显受限。4、肌肉萎缩:病史超过3周以上者,肩周肌肉有不同程度的萎缩,以三角肌、冈上肌及冈下肌较常见。5、关节继发性挛缩:病程超过3个月者,肩关节活动范围有程度不同的受限,以外展、外旋及上举受限较明显。体格检查1、压痛:大结节与肩峰间压痛明显,根据压痛部位的大小,可以确定肩袖破裂范围的大小。2、弹响:肩袖裂口经过肩峰下时则弹响,尤其完全破裂者更为明显。   3、疼痛弧:部分破裂者肩关节外展60°~°范围内出现疼痛。4、裂隙完全破裂者,可以摸到破裂的裂隙。5、肌肉萎缩:早期因有丰满的三角肌遮盖不明显,日久同现冈上肌、冈下肌失用性萎缩。   6、关节活动异常:肩袖破裂较大时患臂不能外展,而由耸肩活动代替。由于肩袖破损,三角肌的收缩,肱骨沿其垂直轴向上,迫使肩胛骨在胸壁上滑动并旋转,出现肩关节活动异常,同时抗阻力外展力量减弱。特殊查体空罐试验敏感性较高(68.4%),坠臂试验和lift-offtest的特异性较高(%),而Neertest准确率较高(75%)。检查冈上肌和冈下肌时,Jobesign和fullcantest准确率相当。Howkinssign敏感性83%,特异性23%。疼痛弧试验敏感性97%,特异性5%。外旋滞后试验和坠臂试验对于诊断全层撕裂有着较高的特异性(91%和86%)。Lift-off阳性对于诊断肩胛下肌全层撕裂和脂肪浸润特异性很高。但是单独一个检查对诊断肩袖损伤是不够的,多个试验联合在一起可以明显提高诊断效率。撞击综合征Neer征:患者取坐位,检查者稳住肩胛骨的同时,将患肩大幅前举,导致大结节与肩峰相撞击。是肩袖损伤的重要病因之一,尤其是冈上肌损伤往往伴有肩峰下撞击征阳性表现。(疼痛弧60°-°)可能的原因,肩峰的分型Hawkins试验:患者取坐位,前屈肱骨头至90°并屈肘90°,然后强制内旋肩关节。本试验作为Neer征的补充都是检查肩关节撞击征的。Gerber喙突下撞击试验:动作与Hawkins试验相似,肩关节前屈90°、肘关节伸直位,在水平面内收10°~20°,使小结节与喙突相接触。疼痛提示喙突下撞击征。冈上肌抗阻试验Jobe试验(空杯试验):肩关节外展90°,水平面内收30°(肩胛骨平面),内旋使大拇指向下,然后检查者在患者双侧手腕处施加垂直向下的应力,并嘱患者抗阻力外展肩关节。本实验用于检查冈上肌肌力。与对侧相比力量减弱或者提示肩袖病变或者冈上肌腱病变或者撕裂。冈上肌完全撕裂,可以出现落臂征。冈下肌和小圆肌抗阻试验外旋应力试验:患者上肢外展前屈中立位,屈肘90°,肩关节外旋45°~60°,检查者于手背处施加应力,嘱患者做对抗动作,检查肩关节外旋肌力(冈下肌和小圆肌)。外旋滞后试验:患者背对检查者,肘关节被动屈曲90°,检查者维持患者肩关节前屈20°并较大外旋位,检查者放松腕部后,嘱患者维持上肢位置,如不能维持为阳性。同样是检查冈下肌和小圆肌的功能。(类似投篮试验及吹号角试验)坠落征:患者背对检查者取坐位,检查者在肩胛骨平面保持患者上肢前举90°,肘关节屈曲90°并较大限度外旋上肢。检查者放松腕部,要求患者主动维持肘关节位置。如果滞后或“掉下”,则为阳性,主要检查冈下肌功能。Lift-off试验:主要用于检查肩胛下肌。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上肢内旋,手背部靠紧下腰背部。如果患者不能将手背抬离下腰背部,此试验为阳性。压腹试验:患者用手掌压住腹部,维持上肢于较大内旋位。如果主动内旋有力,肘关节不会向后掉落,肘关节位于躯体前方。如果肩胛下肌受损,不能维持较大限度内旋,患者感觉无力,肘关节将回落,掉到躯干后方,也就是患者趋向于向前曲腕部来压住腹部。鉴别诊断1、肩周炎(冻结肩,五十肩)主动活动受限明显被动活动受限明显肩袖损伤:主动活动受限明显被动活动受限不明显2、颈椎病疼痛从颈部至肩部放射痛颈部查体异常影像学不同3、肱二头肌长头腱炎结节间沟压痛明显结节间沟封闭有效4、钙化性肩袖肌腱炎疼痛剧烈(囊未破裂,无明显症状,临床观察)X线5、四边孔综合征旋肱后动脉和腋神经在四边孔处受压三角肌萎缩肩外侧的麻木以及肩外展无力或受限,电生理检查:三角肌失神经支配电位,腋神经传导速度减慢。6、创伤后肩关节粘连主动被动活动受限受伤史,长时间固定分期Neer()将肩袖损伤分为Ⅲ期:

I期为年龄25岁,病变可逆,活动时肩痛到活动期间痛,肩峰上区点状触痛,有疼痛弧,抗阻力时疼痛加重;

Ⅱ期为年龄25~40岁,反复创伤引起慢性肌腱炎,持续性肩痛,常于夜间加重,体征与I期相似但更重;

Ⅲ期包括完全性肌腱断裂、骨性改变,年龄在40岁以上,病史长,可以轻度肩痛到严重肩痛,夜间为甚。肩活动范围可从正常到严重受限,被动活动大于主动活动。

治疗临床应根据肩袖撕裂程度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治疗方法。1、非手术综合治疗适用于NeerI期,特别是伤后少于3个月,肩袖部分撕裂、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完全撕裂和老年患者,予镇痛、止血、脱水、活血化淤等药物治疗,同时配合局部痛点封闭、理疗,并于患肩外展、前屈、外旋位予石膏或外展架固定3~4周,随后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多可收到良好的疗效。2、手术治疗若非手术综合治疗4~6周仍不能基本恢复肩关节的外展活动,则需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适用于完全性肩袖撕裂和非手术治疗不满意的肩袖部分撕裂者。对肩袖完全撕裂者手术方法应选择原肌腱附着区域肌腱-骨重新固定,用不可吸收缝线牢固缝合;对肩袖部分撕裂者,手术宜行断裂部位吻合修复。内容综合整理自网络,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德医学院课程表

点击图片进入下肢解剖班

点击图片进入UBE解剖班

点击图片进入骨盆解剖班点击阅读原文,领取更多手术解剖视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anxiufang.com/ysty/6707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