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掏耳朵了
洗一洗更健康
从小到大,每次耳朵感觉痒或不适时总会自己用棉枝挖一下耳朵。无论有没有挖出耳屎,耳道被轻刮的感觉也很舒适。
?(家猫的耵聍)
每次看到我家肥喵的脏耳朵??总忍不住用棉枝去清理干净。前一阵看了耳朵护理的文章,才发现这么多年一直做错。根本不应该掏耳朵。国外有谚语“千万别把比你肘部小的任何东西放进耳朵里”。
对待耵聍正确的方法是不用管它,除非有不适症状。医疗的干预多是软化后冲洗或直接夹取。
耳朵里面的耳屎也称耵聍。是耳朵分泌出来疏水、有保护功能的覆盖物。一般会随着口腔的吞咽动作缓慢排出。自掏耳朵会把耵聍推向耳道深处,还可能会引起耳道炎症甚至损伤鼓膜。耳道薄薄的皮肤下面就骨头,血供少,容易受伤且修复困难。
人类耳朵解剖图?耳屎(耵聍)里面的成份有脱落的皮肤,角蛋白,脂肪酸,角鲨烯,胆固醇等。由于一种ABCC11基因的突变差异,使人群耳屎的组分产生差异,分为干型和湿型。
如果耳道里有肉眼可见的耵聍,干性耵聍的人可以用棉枝沾上凡士林,轻轻地在耳道浅处转动一下,不要把棉枝塞进去,这样只会把耵聍往里推。湿性耵聍者要用稍细的棉枝轻轻在耳道外侧转动,也不能往里面塞。通常湿性耵聍更难清理。必要的时候可寻求耳科医生的帮助。
当耵聍排出不畅蓄积过多出现耵聍栓塞可能会出现听力下降,耳痛,耳闷胀痛,瘙痒,反射性咳嗽,头晕,耳鸣等症状。美国耳鼻头颈外科学会年发布的耵聍清除指南里--耵聍是否需要清除是依据患者是否有症状。美国每年因为耵聍蓄积导致的就诊量约为万人次,耵聍取出操作约为万例。?(耳道冲洗—图片源自网络)
不当清理可能会导致局部炎症等不适。?(中耳炎—网络图片)
国外有些市售耵聍溶解剂可以尝试使用软化耵聍。? 步:滴几滴溶剂进耳朵(网络图片)?第二步:药物停留几分钟(网络图片)??(第三步)侧头用配套球囊清理。干耵聍可以尝试使用浸过矿物油或婴儿润滑油的棉球置于外耳道停留10-20分钟,每周一次;如果可以,尽量在夜间8小时不使用助听器。这有助于 耵聍,并辅助正常的耵聍清除机制,从而可能减少每年因耵聍清除而就诊的次数。指南也建议每6-12个月由卫生专业人员对耳部进行常规清洁。特别需要告知患者,不应长期使用棉签或耵聍溶解剂。
据说洗耳朵在美国是一项习以为常的普通操作,每周大概有15万个耳朵被冲洗。真的很多????啊
网络上香港的治疗收费大概是-港币,医院治疗费几十元人民币,如此低廉优质有效的操作理应放心享受,就像每年去牙医处洗牙一样形成习惯。
?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