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在看不起马谡看看街亭地形,如果任务交给

公元年,天下三分的局势既定,北魏雄踞天下三分之二,东吴则位于富庶的江南,而蜀国却处于风雨飘摇中,刘备败走白帝城,不久后托孤诸葛亮。趁着曹魏攻打东吴,对蜀汉放松警惕的六年中,诸葛亮韬光养晦,整肃军队。公元年,诸葛亮向后主上书《出师表》,书中进言: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自《出师表》问世,西蜀正式吹响了第一次北伐的号角。诸葛亮整结军队,将兵分多路,由赵云、邓芝作为疑军,攻打斜谷,声东击西,将北魏曹真率领的主力军引去防守。马谡、王平则率领一万兵马,镇守军事重地街亭;最后由诸葛亮亲率蜀军主力进攻祁山,先后占领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长安可望。魏明帝曹叡于长安督战,并命张郃前后包夹,抗击蜀军。蜀魏剑拔弩张间,街亭成为双方必争之地。街亭虽小,地理位置却至关重要。蜀军若从街亭进入秦川,则可以与赵云会师,直指中原;若魏军攻下街亭,便可威胁汉中,使蜀军后院失火,使蜀兵分散防守。众将纷纷献计,诸葛亮力排众议,将这样一处进可攻关中,退可守陇右的兵家必争之地交由马谡镇守。最终,街亭之战的惨败,不仅让自大的马谡丢了项上人头,也预兆着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失利。纸上谈兵,驻军南山马谡熟读兵书,才气过人。素来喜好议论军事,常与诸葛亮畅谈军法。他与诸葛亮私交甚密,亦师亦友,形同父子。刘备在托孤之时曾叮嘱诸葛亮:马谡言语浮夸,难当大任。诸葛亮却认为此人抱负远大,颇具才能。面对张郃的五万兵马,诸葛亮没有采纳魏延兵合一处的建议,而是命深为器重的马稷前往镇守,并再三叮嘱马谡当道扎营,守住即可。街亭北面临水、南面临山,南山的麦积崖形如麦垛,没有险坡巨石可以埋伏隐蔽,其余两面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可谓是易守难攻。并且张郃率领五万人马,马谡仅有一万余人,更是难以抵抗。副将王平提议以主力部队当道驻扎,阻断道路,在保证水源的基础上,还能阻拦张郃进入平原,虽难以击退张郃,却能有效拖延时间。马谡并没有采纳王平的建议,他认为南山作为制高点,不仅可以俯瞰全局,还可以防止若是当道驻兵,被张郃大军占领南山,前后夹击、居高临下的险境。最重要的是,马谡虽然缺少带兵作战的经验,但他认为,军队只有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才能发挥最大的战力,驻扎南山,虽无水源,却可以激励士兵反抗,击退魏军。军心溃散,街亭失守马谡的想法是美好的,可现实却十分残酷。因为马谡毕竟缺少作战经验,他低估了张郃的能耐,高估了自己的谋略。面对南山上的蜀军,魏国大军毫无阻拦地自平原挺进街亭,并阻断蜀军水源,山上的蜀军见到山脚铺天盖地的魏军,早已乱了阵脚,哪里有破釜沉舟的勇猛。一向自以为运筹帷幄的马谡哪见过这样的阵仗,他催促士兵下山杀敌,见士兵们无人敢动,他甚至拔出佩剑,怒斩两名部下的首级,以儆效尤。惊惧不已的蜀兵只得下山杀敌,却仍是节节败退,又退回山上。张郃心知蜀军军心动荡,便放火烧山,士兵们丢盔弃甲,四处奔逃,于是张郃伺机进攻,大败马谡。此时街亭失守,赵云也在箕谷战败,诸葛亮不得不放弃占领的天水三地,撤兵祁山,退守汉中。第一次北伐就此宣告失败。其实马谡的主要任务是防守、拖住时间,只需支撑一个月,诸葛亮便能攻下陇右,占据地形,威胁北魏都城。可明显马谡没有领会到这一点。他犹如纸上谈兵的赵括,他过于自负只想大展身手,却忽略了战场的现实,不懂得随机应变。善听忠言,因地设防如果镇守街亭的任务交到我们手里,怎么做才能完成诸葛亮的重托,阻止张郃的进攻呢?马谡虽经常高谈阔论用兵之道,但是大大缺少实战经验。过于自负的马谡在面对副将王平的苦劝时,嘲笑王平大字不识一个,不懂兵法。甚至当王平提及丞相诸葛亮的嘱托,以及分析可能会断粮断水的弊端,据理力争,马谡还是一意孤行,刚愎自用,不听劝谏。如果放在现在的角度看,马谡大可以虚心采纳王平的建议,分一万人马随王平当道固守,再由自己率兵驻扎南山。在保证水源、粮草充足的同时,也可以打消马谡先前担忧魏军占领南山,前后夹击的疑虑。并且在魏军来犯后,两支军队呈掎角之势。魏军来袭时,王平正面应敌,马谡在制高点弩箭齐发,既能分开应对,亦可合为一处,共同迎战退敌。同时,由于蜀军优先占领了街亭,马谡也能在魏军到达之前布置防守。例如在山下驻扎营地后,可以利用地势,开挖一道护城河,引入北河的水流形成一道天然的水屏障,为了防止魏军挖地道偷袭,还可以加上一道横沟加以阻拦。还有剩余时间与兵力时,加高加固城墙,设置多重保障,使得魏军难以一时突破厚重的城墙,也是极为可行的。总之,马谡有无数种方式可以加强防守,而不是直接让出优势,退居南山。此举不仅没有拖住时间,还大大挫伤了己方士兵的锐气。上兵伐谋,攻心为上《孙子兵法》有言: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上兵伐谋,攻心为上。压制军队的气势,动摇将领的意志,往往比直接杀敌更有效果。痛失街亭后的诸葛亮使出空城计,在城墙上焚香抚琴,吓退司马懿的15万大军,正可谓是不战而屈人之兵。马谡虽然与诸葛亮熟识,却没有诸葛亮一般的心胸算计。张郃大军来袭时,当然不能坐以待毙,可马谡挥剑斩二将的举动更是大为不妥。魏军人数众多,张郃又是远近闻名的猛将,蜀军人心惶惶是必然的,此时所需要马谡做的,是稳定军心,分析利弊。其一,诸葛亮交给他的任务是防守,蜀军不必出击,只需防守,这比攻打五万大军轻易得多。其二,马谡先前驻军南山,并传达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思想,水源不足,兵临山下,将士们都面临大大小小的心理问题,马谡应当安抚军心,而不是斩杀将士,加剧蜀军心态的崩溃。最后,军队最需要的还有一股凝聚力,历史上的蜀军甫一下山,便被魏军击溃,如无头苍蝇般四处乱窜,倘若马谡为他们细细分析街亭对北伐的重要性,以及守下街亭后,所有士兵都将是匡扶汉室的大功臣,荣华富贵指日可待。如此一来,军队虽在劣势,也不会败如山倒。所幸副将王平在马谡败逃后及时收敛军队,稳定军心,保住了一部分蜀国的精锐部队。马谡在败逃被抓后,难逃人头落地的结局,也留下诸葛丞相挥泪斩马谡这样一段流传千古的故事。倘若诸葛亮能理解刘备临终时所说的马谡不堪重任一言,不将军事重地给他把守;倘若魏延的建议被采纳,由他异军突进秦岭,与大师汇合;倘若马谡不刚愎自用……其中诸多因果,也只能留待后人扼腕叹息。文/竹昂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anxiufang.com/ysty/67115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