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雪运动损伤及处置措施

白癜风治疗的方法有哪些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7375991.html

冰雪运动

损伤及处置措施

冰雪运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冰雪运动损伤有其特点,对此配备有相应的处置措施。

冰雪运动损伤

相较于夏季奥运会,冬季奥运会项目的危险性更高,发生意外事件及运动员受伤的频率也更高。在各种不同的运动损伤类型中,扭伤所占的比率最高,其次为擦伤、挫伤、摔伤及撞伤。由于冰雪运动使用的工具,以及冰雪运动对于速度的追求,如冰球、高山滑雪、跳台滑雪、雪橇等项目发生重大损伤(头部,脊髓以及胸腹腔脏器损伤)的概率较高,严重时会威胁到运动员的生命。

常见的损伤部位是头颈部、腰背部和下肢关节;常见的损伤类型有皮肤软组织严重擦伤、颈椎损伤、膝关节韧带、半月板损伤、肌肉拉伤、腰背肌拉伤等,严重者可能会发生关节脱位、脊髓损伤、骨折等严重意外。

高山滑雪

据有关这一项目的相关研究显示,造成滑雪者肢体损伤的主要因素为:初学者擅自进入中、高级雪道;滑雪者心理因素;雪道坡度;滑雪前热身准备活动;雪板长度等。另有研究显示,高山滑雪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的部位在肘、膝、踝等关节和腰背部相对集中;损伤类型中肌肉损伤及筋膜炎、滑膜炎、肌腱损伤及腱鞘炎、关节劳损、骨折及骨膜炎和半月板及软骨损伤的发生频率较高。

冰球

冰球运动要求参与者具备较高的滑冰技巧和一定的曲棍球技艺,同时也是一项对抗性较强的集体冰上运动,对身体的灵敏性和对抗性要求较高,极具观赏性,在北美等地深受人们喜爱。由于该项目的高对抗性特点,受伤率也比较高,其中以摔伤、撞伤为主。有调查显示,该项目的专业运动员损伤类型主要为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腰部扭伤和腰肌劳损;损伤致因多见于疲劳、带伤训练、意外伤、身体局部负担过重等。

短道速滑

短道速滑项目发生的损伤主要为切割伤和扭伤挫伤。据分析75%的切割伤是运动员相互超越或双方为争抢有利滑行位置时,受到干扰或碰撞摔出后,造成身体局部组织被冰刀尖部或跟部刺入或划破,导致开放性切割伤。

处置措施

当比赛现场出现医疗事故时,需遵照以下顺序进行救治:

1、现场裁判发出发生事故指令标识,停止比赛

2、由距离伤员最近的医疗人员迅速前往,对伤员进行检伤分类

3、立即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检伤分类

院前急救检伤对于急救过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是急救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

由于冰雪运动参与人员密度较大,发生意外时,极有可能多人同时受伤,事发初期,在救援资源有限且后续资源需要时间和相应条件保障时,首先应进行检伤分类,不同的分类其救治的优先顺序也不同,根据伤员的受伤状况分为如下四类:

紧急情况下的检伤分类方法大致上有三种:简明检伤分类法、ABCD法以及PHI法。其中简明检伤分类法以及ABCD法均是定性判断,而PHI法是用数据定量判断,更加科学准确,但评分过程相对复杂、费时。

简明检伤分类法:

院前模糊定性法—ABCD:

A(Asphyxia):窒息与呼吸困难

B(Bleeding):出血与失血性休克

C(Coma):昏迷与颅脑外伤

D(Dying):正在发生的突然死亡,若伤员心脏停搏不超过10min,心肺复苏仍有抢救成功的可能性

若伤员ABCD中任意一项以上明显异常则为重伤,全部正常则为轻伤,ABC三项(除D外)中只有一项异常且不明显者为中度伤。

PHI法:

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总体上分为三个部分:

1.收集病史,医护人员应迅速确定伤员的损伤部位、性质、范围,受伤经过、时间、原因、受伤动作,及伤员的自我感觉。

2.进行就地检查

3.进行初步的急救处理,在进行处理时应当遵循“先救命后救伤,先重伤后轻伤”的原则。

冰雪运动急性损伤急救“POLICE”原则

“POLICE”原则由Protection、OptimalLoading、Ice、Compression、Elevation5个单词的首字母组成。译为:保护、合适的负荷、冰敷、加压、抬高。

保护:就是保护受伤的部位,不让它受到第二次损伤。尽快将患者转移出赛道,保护的原则很简单,不要让患处出现其受伤的相似动作。伤口的早期必要处理,对于颈腰部、关节损伤应尽早保护固定。

合适的负荷:主要是针对患处的限制活动,肌肉及韧带损伤后,局部制动休息是关键的。保护制动期间逐步进行适当的活动,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减轻疼痛、出血。

冰敷:及时的患处冰敷可以减少出血、缓解疼痛等。常见的冰敷介质有冰袋、冰水。当然对于冰雪运动而言,冰敷用材容易获取。每次冰敷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间隔时间为1-2小时。但是要避免长时间冰敷可能导致冻伤。

加压:一般在受伤后的24-48小时内实施,可以限制患处进一步的肿胀,常使用加压绷带包扎伤口,加压要从远端向近端一层层包扎,切记不要过紧,加压可以与冰敷同步进行。

抬高:抬高是将患处抬高,更多的是利用重力帮助血液及组织液回流来减少受伤部位肿胀,缓解疼痛。在受伤后的48小时内,尽可能使受伤部位放置于高于心脏水平的地方。

文案:周泽顿睿康

排版:薛雨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anxiufang.com/zlff/67101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