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i人还是e人?
最近,这句话成了很多人的社交开场白。
当然,也许只是e人的(懂的人都懂)。
给不懂的同学科普一下:i人和e人是网络用语,是MBTI人格测试中的两个大类型。
i是introverted(内向的)的缩写,e是extroverted(外向的)的缩写。
大家通常会认为,i人性格内敛,e人性格外向。
如果说e人拥有与生俱来的表现力和感染力,i人就是友好且安静的倾听者。
在生活中,i人和e人的区别是什么?i人好还是e人好?这些特质可以改变吗?
1
i人:世界破破烂烂,e人:我来缝缝补补
前几天,微博上有个i人和e人对比的视频火了。
这是几个视频片段的合集。
其中一个片段是,几个小朋友在才艺展示,其他小朋友在热烈鼓掌做动作,只有一个小男孩儿非常拘谨地坐着,不知所措。
而另一个玩儿的起劲的小男孩儿看到后,马上跑过去,抓住对方的手拍起来。
图片
视频号
鲁中晨报那个姿势似乎在说:这个世界不能只有我嗨,你也要嗨!
还有一个视频是,一位女生过生日,#夏天生活图鉴#大家在自己的位置上拍手鼓掌,女生站在讲台上害羞不已。此时她的同桌活宝儿一样跑到讲台上,气氛马上活跃了起来,女生也显然放松了很多。
微博下,有个网友评论说:本i人表示世界上不能没有e人。
图片
微博
很多网友也纷纷留言i人和e人的区别。
e人:来嗨呀!
i人:救救我救救我
图片
微博
i人:不认识怎么说话?
e人:不说话怎么认识!
图片
微博
i人有个典型的代表人物是梁朝伟,他曾说,自己在日本滑了三十年的雪,因为不想跟别人说话,特意一句日语也没学。
图片
网络
而e人的代表人物刘嘉玲。和谁都能聊起来,随时随地进入party状态。
图片
综艺《我们来了》
有的人可能会说,我也做过MBTI的测试,可我总觉得不准。
i人和e人,是稳定的吗?
事实上,很多人并不是完全的i或e。他们在不同时间做MBTI,得到的测果也往往不一样。
很多人也发现,自己可以在这两种之间来回切换。
比如:
遇e则i,指的是一个e,遇到一群i人就会很e,但如果遇到更e的人,尤其玩儿的特别开的e,立马就变i了。
为i做e:指的是一群i人在一起,面面相觑,非常尴尬的时候,一个i出来强行装作e来活跃气氛。
i了/i过:指的是一个e安静下来了。
白日做e:指的是很多i人为了生计,白天都披上e的外衣,强行扮演一个e。回家之后才能做回i。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在内向外向的倾向上,很多人本身就没有太明显的倾向性,因此在不同的状态下,就可以自由切换,无缝衔接。
2
i人和e人的本质区别
在对比之下,很多人会直接把i人等同于社恐,e人等同于社牛。
但事实上,i人和e人的区别不在于是否社恐。
图片
微博
而是,获取能量的方式。
i人,喜欢沉浸式独处,经常一个人玩游戏、看电影、逛书店、去旅行,甚至发呆,睡觉,这些都是他们的充电方式。
而e人,就是妥妥的社交达人了,桌游、派对、舞台中央,环境越social,他们越有活力。
那i人和e人之间,本质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呢?我们通过调查,总结了以下几点:
01
自信程度
在i-e界,有个词叫“有e心没e胆”。指的是有的人很想做e,但就是没有那个勇气和信心。
很多i人不敢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不够自信。
越自信的人,在与他人交流的时候越放松,也越相信自己会被别人喜欢,他们也越愿意社交。
调查发现,越自信的人越具备e的特质,而i人很多自信程度比较低。
02
自尊调节方式
我们知道,i人和e人的区别不在于社恐,而在于获取能量的方式。
那么,到底是获取什么能量呢?是心理能量。
你必然有过很累、心力交瘁、痛苦,甚至一蹶不振的时候,这时候,一个人的自尊被严重打击,自信心也被挫伤,怎么样才能重获能量,振作起来呢?
那就是再次夯实自尊,重新相信自己。
图片
日剧
i人习惯用内省的方式来调节自尊,遇到一些事情或者问题,他们善于自我反思,分析、思考,甚至反复咀嚼,把这件事思考清楚,
很多时候,可能会造成内耗,这也是很多i人的痛苦来源之一。
而e人正好相反,他们可以通过外界与他们沟通互动,感受到他人的良好反馈来调节自尊,重新信任自己。
03
共情能力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很多i人都是很好的倾听者,而且,他们很会安慰和共情他人。
i人很在意别人的感受,以至于他们在社交中过分重视别人的感受,会努力去倾听理解共情别人。
图片
日剧《森林民宿》
美国生物学家Brothers研究发现,共情会激活杏仁核(大脑情绪反应中心)。
长期共情会激活杏仁核的抽动和习惯性抑制,损害免疫系统,让人感到疲倦,降低对慢性病的抵抗力。
相反,e人在社交时往往更自我,比如,上文提到的视频中的e小男孩儿,他上前拉住i人小男孩儿的时候,丝毫不考虑对方是否愿意被拉起来。
如果是一个i人,肯定不会这么做。因为TA会想到,自己这样做,会让对方多么尴尬,不情愿和不好意思。
而这些,都造成了i人和e人本质上的区别。
3
i人可以变e人吗?
之前,澎湃新闻做了一些关于i人和e人的采访,其中,大部分人都表示能接纳自己。
仍有一小部分i人表示,自己的自我接受度较低,尝试过调整,但并不成功。
甚至有i人说,“不接纳,想要自己能说会道,成为e人。”
这也是测完MBTI后,很多人的困扰——i人想变成e人。
毕竟,这个快节奏高竞争的社会里,每个人需要接触大量的人事物和信息。更多的人是需要浅社交,而不是深度社交。
而e人的社牛特质,会让他们在过程中如鱼得水,当他们打得火热的时候,i人可能还没有跟人建立起链接。
如果你希望改变,那可以先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i人不喜欢社交呢?
我得到的很多答案都是,因为社交很累。
i人在社交中总是在做倾听者和共情者,是一个付出和消耗的角色。
图片
网络
自体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需要有共情的自体客体环境,当一个人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时,他可以很容易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