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静脉内瘘

动静脉内瘘术

这是一种血管吻合的小手术,将前臂靠近手腕部位的动脉和邻近的静脉作一缝合,使吻合后的静脉中流动着动脉血,形成一个动静脉内瘘。

动静脉内瘘的血管能为血液透析治疗提供充足的血液,为透析治疗的充分性提供保障。

为什么要做动静脉内瘘

(1)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用的血管通路。

(2)具有安全、血流量充分(~ml/min)、感染机会少。

(3)一般内瘘的使用可维持4~5年。

(4)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5)易于穿刺等优点。

动静脉内瘘原理

是把肢体远端头静脉桡动脉分别游离结扎离断近心端吻合从而形成动静脉内瘘。

适应症

血液透析、全胃肠外营养。

绝对禁忌症

四肢近端大静脉或中心静脉存在严重狭窄、明显血栓或因邻近病变影响静脉回流

患者前臂ALLEN试验阳性,禁止行前臂动静脉内瘘端端吻合

禁忌症

(1)预期患者存活时间短于3个月。

(2)心血管状态不稳,心力衰竭未控制或低血糖患者。

(3)手术部位存在感染。

(4)同侧锁骨下静脉安装心脏起搏器导管。

血管条件

预期选择的静脉直径≥2.5mm,且该侧肢体近心端深静脉和/或中心静脉无明显狭窄、明显血栓或邻近组织病变。

预期选择的动脉直径≥2.0mm,选择上肢部位时,应避免同侧存在心脏起搏器,选择前臂端端吻合术式,患者同肢体的掌动脉弓应完整。

手术部位

原则:先上肢,后下肢;先非惯用侧,后惯用侧;先远心端后近心端。

可选用的血管:前臂腕部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最常用;其次为腕部尺动脉-贵要静脉内瘘、前臂静脉转位内瘘(主要是贵要静脉-桡动脉)、肘部内瘘(头静脉、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肱动脉或其分肢的桡动脉或尺动脉)、下肢内瘘(大隐静脉-足背动脉、大隐静脉-胫前或胫后动脉)、鼻咽窝内瘘等。

血管吻合方式

主要包括三种:动、静脉端端吻合、端侧吻合和侧侧吻合,首选动、静脉端侧吻合。

全身状态和凝血功能

术前应对患者心脏、肺脏、肝脏等重要脏器功能和循环血液动力状态进行充分评估,检测血常规、凝血指标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

术后处置

(1)抗凝药使用:存在高凝状态或血压较低,且术后无渗血,可给予全身抗凝,如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扩管治疗,也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

(2)术后渗血:轻压止血,压迫时注意保持血管震颤的存在;结扎止血。

(3)功能检查:术后静脉能触及震颤,听到血管杂音。术后早期应多次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血栓形成,及时处理。

(4)术后避免在内瘘侧肢体输液、输血及抽血化验。

(5)手术侧禁止测量血压,术后2周内手术侧上肢禁止缠止血带。

(6)术后24小时术侧手部可适当做握拳及腕关节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

(7)适当抬高内瘘手术侧肢体,可减轻肢体水肿。

(8)每3日换药1次,10~14天拆线,注意包扎敷料时不加压力。

(9)注意身体姿势及袖口松紧,避免内瘘侧肢体受压。

成熟时间

内瘘成熟一般需3周~4周,所谓成熟是指静脉明显扩张动脉化一般前2周不能使用,过早使用易导致损伤血管壁、血管纤维化,管腔狭窄等并发症,使用寿命缩短。

术后3个月尚未成熟,则认为内瘘手术失败,需考虑制作新的内瘘。

穿刺方法

先了解内瘘方式、吻合的位置及血管的走向。

动脉穿刺点一般在吻合口上5~6cm,静脉端应向心方向穿刺,保持静脉回流通畅。穿刺两点应相距不少于8~10cm。

日常如何护理

(1)内瘘术肢不可负重,睡觉时不要压迫术肢,可将软枕垫于术肢,促进静脉血流,以减轻肿胀程度。

(2)注意对内瘘术肢的保护,避免碰撞,防止受伤。

(3)衣袖要松大,术肢避免佩带饰物。

(4)内瘘术肢不能量血压,一切静脉治疗以及抽血。

(5)每日监测血压,按时服用降压药,防止高血压避免低血压的发生。

(6)保持内瘘术肢的清洁,每天清洗局部,预防感染。

(7)术后10天开始做健瘘操。

(8)自我监测内瘘吻合口有无震颤以及听诊血管杂音。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10.16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联系-

官方网站:xueguanwaike.bookoes.org

投稿邮箱:xgwkzz

.







































看白癜风的医院哪个好
北京白癜风哪家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anxiufang.com/lctx/6696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