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新闻在网络上热传:广州某高校大三的学生小梁在上课时抖腿,把脚给抖骨折了!
新闻报道称,事发当天,梁某照常上课,平常有抖脚习惯的他突然感到左脚脚掌传来一阵痛感。当时以为是轻微扭了下,也不是很疼,就没太在意。一天后,梁某在宿舍休息,左脚的同一个位置突然剧烈疼痛,疼到走路都走不了!梁某马上医院。接诊医生称梁某左侧距骨内侧缘撕脱性骨折。梁某告诉朋友,他很少运动,每天几乎都宅在宿舍里,出去也只是去上课。梁某认为这次受伤是由于自己的不良习惯——长期侧着脚抖腿积累导致的。因为他平时有喜欢抖腿的习惯,而这次的痛点正是他平时抖腿抖习惯的位置。那抖腿真的会抖到骨折么?对此,我医院咨询了骨科主治医师刘明。
医院骨科医师刘明
自己抖腿造成骨折的可能性很小。因为自己抖腿的力量一般是不大的,是自身可控的。但是,如果说骨头本来就有一定的病理情况,比如说骨质疏松,甚至局部骨头长了一个小肿瘤,骨头的强度比正常情况下降的,这种时候因为轻微的暴力,甚至自己的抖腿,都会发生骨折。这种骨折叫做病理性骨折。
骨科医师刘明认为,出现抖腿骨折,或由于疲劳所致。而在其接诊的病例中,常见的一种跖骨骨折,也是一种疲劳性骨折——长时间、大强度进行重复性高的运动,就有可能造成这类骨折的发生。
医院骨科医师刘明
疲劳性骨折发生发展是一种由量变到质变的累积性损伤过程,预防的关键是避免骨骼疲劳损伤,掌握好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刘明说,针对足部,另一种比较常见的损伤是跟腱断裂。临床上,绝大多数跟腱损伤是由于运动方法不当引起的。大家在运动前,尤其是中老年人在运动之前应充分热身,避免激烈运动。
抖腿竟然抖到脚掌骨折,搞到要去看医生。报道一出,不少人震惊到了,特别是爱抖腿一族。
市民
我觉得抖腿是人之常情,特别是冬天,我也会情不自禁地抖下腿,就像太冷时缩脖子一样。
市民
情绪焦虑的时候,我会不自觉地通过抖腿来舒缓紧张感。
为何有的人会不自觉地想抖腿呢?有一种说法认为,现代人由于工作的关系,常常久坐,抖抖腿正好可以缓解这些状况,是一种很好的运动。还有一种说法则认为,当心理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下时,人对这种状态的适应就会存在“不舒服”的感觉,此时就会做出某种反应,并且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出来。
医院骨科医师刘明
某种程度上来说,抖腿能够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的。但值得注意的是,长期抖腿容易形成心理上的依赖。
据了解,医学上还有一种疾病叫“不宁腿综合症”,其主要症状就是不可抑制地抖腿,和日常的抖腿行为比较相像。
医院骨科医师刘明
“不宁腿综合症”是一种神经性疾病,主要与多巴胺代谢异常和铁缺乏等原因有关,并且有一定的遗传因素。而我们平时生活中的抖腿行为,大多数都不属于疾病的范畴,而只是一种习惯动作罢了。
疲劳性骨折发生发展是一种由量变到质变的累积性损伤过程,因此,预防的关键是避免骨骼疲劳损伤,掌握好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小梁认为这次受伤是由于自己的不良习惯——长期侧着脚抖腿积累导致的,他用切身经历提醒“爱抖”人士:抖腿有风险,不良习惯要改掉。为此,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市民,发现大部分人多少都有抖腿的习惯,有人认为抖抖腿很正常,也有人说,在公共场合抖腿的行为不雅观。
市民
偶尔不自觉的会抖,自己意识到了就停下来了。
市民
没有这个习惯,感觉抖腿不太文明也不礼貌,对人也不尊重吧。
抖腿其实是一种不良习惯,平时抖多了很可能会受损,抖腿还会对别人造成干扰。
医院骨科医师刘明
长期抖腿会对肌肉造成影响,导致肌肉慢性炎症,那就会觉得酸痛,不抖不舒服。所以,消除心理依赖,不要做这些不必要的动作。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不经意的小动作如打响指、折手指、突然扭脖子、跷二郎腿等,对我们的骨头和肌肉都会有影响。
医院骨科医师刘明
这些动作其实都不是我们生理性的需要,那么做多了就会对关节的软组织,甚至软骨以及骨骼是有损害的。打响指、折手指会使关节囊变得松弛,进而损伤关节软骨,出现手指关节肿大、手指活动障碍等,甚至引起创伤性关节炎;反复扭脖子动会损伤韧带,降低颈部对外力冲击的缓冲作用,导致关节挫伤,时间久了容易形成关节炎,甚至会造成中风;跷二郎腿会危害脊柱,影响下肢血液循环,导致静脉曲张或血栓;导致下肢肌肉、骨骼出现病变。
这些不良动作和抖腿一样,都会导致软组织松弛,骨头的稳定性下降,所以在这里提醒大家,如果平时有这样的不良习惯,就尽快的改掉吧。
高密市广播电视台官方鐧界櫆椋庡ソ娌绘剤鍚?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庢晥鏋滄渶濂界殑鍖婚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