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多为间接暴力所引起
多发生在青壮年,男性较多
表现为肩部疼痛、肿胀、肩关节活动障碍
治疗方法为手法复位和固定
简介
肩关节脱位是指由于肩关节受到暴力损伤时,肱骨头突破关节囊而发生的脱位。可表现为肩部疼痛、肿胀以及肩关节活动障碍等。
典型症状
疼痛、肿胀:剧烈疼痛,肩关节周围会有肌肉痉挛,多属于急性脱位,多由于外伤引起。常表现为健侧手托患肢,患侧肩低于对侧。
活动受限:只能小范围活动。
方肩畸形:患肩多呈方肩畸形,肩胛盂空虚,杜加征阳性,上肢弹性固定。
其他症状
严重创伤时,肩关节脱位可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应注意检查患侧上肢的感觉及运动功能。
并发症状
骨化性肌炎:较少见,可因反复暴力复位引起,血肿不能迅速吸收而发生机化并继发钙化骨化。可影响关节活动。
肩袖损伤:肩关节脱位常常合并肩袖损伤,可导致远期肩关节稳定性差和活动受限制。
神经血管损伤:肩关节受暴力损伤可直接损伤或因股骨头移位使腋神经和腋动脉受到损伤,可出现三角肌麻痹、肩外展功能障碍,肩外侧皮肤感觉障碍,皮肤苍白、皮温降低、桡动脉搏动消失等症状,严重者可有休克表现。
关节僵硬:关节脱位后长期固定,未进行及时合理的功能训练引起,是骨折和关节损伤常见的并发症。
肩关节习惯性脱位:若患者复位后未规范的制动或自身发育有缺陷,易导致习惯性脱位。表现为并无暴力,而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动作即造成关节脱位。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患肩呈方肩畸形,肩胛盂空虚,上肢弹性固定。杜加征阳性,即患侧肘部紧贴胸壁时,手掌达不到健侧肩部,或手掌打在健侧肩部时,肘部无法贴近胸壁。同时应仔细观察患侧的感觉及运动功能,判断是否存在神经血管损伤。
肩关节X线平片:可明确肩关节脱位类型、移位程度、有无撕脱骨折,是选择治疗方法的重要依据。
CT:怀疑有肱骨头骨折无法准确诊断或怀疑存在血管损伤时,可行CT扫描确诊。
MRI:观察肩关节软组织的情况,判断是否存在韧带、关节囊、肩袖损伤。
鉴别判断
肩周炎:表现为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多见,多见于体力劳动者。通过X线或是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进行鉴别。
锁骨骨折:表现为锁骨区局部肿胀与瘀斑、疼痛、肩关节活动使疼痛加重。体检可扪及骨折端,有局限性压痛,骨摩擦感,通过X线可确诊鉴别。
肱骨近端骨折:外伤后肩部疼痛、肿胀、瘀斑、上肢活动障碍,X线可确诊鉴别。
治疗原则
肩关节脱位主要治疗原则是进行骨关节复位、固定及恢复关节功能锻炼。
药物治疗
常见药物:布洛芬、阿司匹林
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可能导致胃黏膜出血或产生胃部不适症状,外用则可能会导致皮肤过敏,有消化道溃疡或者胃出血的患者应避免口服。
手术治疗
1.切开复位术:若手法复位不成功,或合并神经血管损伤,情况严重者,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对于陈旧性肩关节脱位影响上肢功能者,可进行切开复位术,修复关节囊及韧带。
2.切开复位指征:
(1)闭合复位不成功:多有软组织阻挡。
(2)肩胛盂骨折移位:影响复位和稳定。
(3)合并大结节骨折:肱骨头复位成功后大结节骨折片不能复位。
(4)肱骨头移位明显:提示肩袖损伤严重,复位后不稳定。
(5)合并有神经损伤:腋神经、臂丛神经受压。
急症治疗
Hippocrates法复位:病人仰卧,术者站在患侧床边,腋窝处垫棉垫,以同侧足跟置于病人腋下靠胸壁处,双手握住患肢与外展位做徒手牵引以足跟顶住腋部做反牵引力。左肩脱位时术者用左足,右尖脱位时则用右足,牵引需持续用力需均引,牵引一段时间后肩部肌肉逐渐放松,此时内收内旋上肢,肱骨头便会经前方关键难道破口滑入肩与关节内,可感到有弹跳及听到响声提示复位成功,杜加征转阴性为复位标志。
外固定:复位成功病人,屈肘90°,腋窝处垫棉垫固定,用三角巾将上臂固定于胸壁3-4周,合并大结节骨折患者应延长1-2周。
康复治疗:固定期间应活动腕部和手指,解除固定后,进行肩关节功能训练,可防止关节僵硬,锻炼应循序渐进,不应立马剧烈活动。
治疗后效果
经过及时合理的治疗后,预后较好,大多可恢复正常功能,部分患者未进行规范治疗或功能训练不足,可能导致关节僵硬,若术后未有效固定,可形成习惯性脱位。
日常护理需知
应遵医嘱合理使用布洛芬等止痛药,不要长时间持续应用,可能有造成消化道出血等副作用。
调节情绪:全面了解疾病治疗相关状况,摆脱恐惧或者担心等不良情绪。
根据医生指导制订科学合理的肩关节功能训练计划,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使肩关节功能逐渐恢复到正常功能水平,保证肢体功能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达到生活自理水平。
健康饮食,改变不良的饮食时间及饮食习惯,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注意补钙,预防骨质疏松。
预防
训练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使体温升高,加速血液循环,提高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增加肌肉及肌键的弹性。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了解人体解剖知识和人体保健学知识,在运动中有意识保护易受伤部位,最大限度地避免运动受伤。
从有意识的肌肉控制、日常活动肌肉控制力和肌力训练来强化主要的功能肌肉上斜角肌、中斜角肌、下斜角肌及前锯肌功能活动,提高盂肱关节的运动能力
若有外伤史,应积极就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