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成长的关键参与者,父母的所有行为都会对孩子无法预见的影响。孩子们还不成熟,他们的身体和精神都比较幼稚
从他们开始学习的那一刻起,父母就成了他们学习的对象,一举一动,一词一语都是孩子学习的内容。所以父母是什么样的人,孩子很容易变成同样的人;而长期在父母的阴影下长大的孩子,不良的影响伴随其一生。
一个室友,长相可爱漂亮,也很会打扮自己。照理说,这样的女孩子不少人追,也有选择谈很多恋爱。但是她没有,迄今为止只谈过一场恋爱,前不久主动提出了分手,也不见任何悲伤神色。
她说:“其实,我是不相信爱的。”她的家庭组成普通且简单,但是包办婚姻留下弊端使得这个家庭并不那么圆满。父母长期分离各地,母亲在老家工作,碍于面子和邻里乡亲的饭后谈资,坚决不肯与父亲离婚。
室友也常常规劝她母亲说离婚了对双方都好,但终究不得作用。从小室友便跟着父亲在北京长大,那里除了父亲以外,还有一个父亲的“真爱”,她唤她叫作姐姐。
她对这个姐姐的存在没有排斥,于是她从小便生长在一片矛盾中:母亲不愿离婚,父亲另有所爱,“姐姐”没有名分。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原生家庭的伤害。原生家庭中不能各地所愿地矛盾,使得那位室友变得不相信爱、不懂爱。长期生活在父母阴影之下,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了严重影响,甚至可能会伴随一生。
父母对孩子常见的影响
爱将孩子与他人对比,给孩子过大的压力
"你看看隔壁叔叔家的静静,数学总是第一名。","大姨家的小毅,才几岁就拿了好多冠军,你看看你都几岁了还......","看看人家多优秀,多向别人看齐!"等等。
这种原生家庭教育的方式,似乎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的一种表达,一种鼓励他们、让他们与最好的孩子相处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不恰当的教育和压抑孩子的方式。
把孩子当成吵架的资本
"要不是因为孩子,我早就跟你离婚了!","要不是有孩子在,我早就离开你了!","你以为我愿意跟你生活啊?!我都是因为孩子!"……
许多父母仍然认为他们的孩子是冲突的根源,他们的孩子是婚姻关系的原因。这些孩子成长在一个很容易让他们自卑的家庭,孩子们很容易把父母的错误归咎于他们自己的存在。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更有可能感到不安全,甚至模仿家庭中的某些暴力行为,这使他们极易受到暴力的伤害。
孩子在身心健康上受到伤害
使孩子更容易产生抑郁倾向
经常利用自身不良因素影响孩子会挫伤他的自尊心,进而影响孩子的自信,更严重的还有可能使孩子产生抑郁症。就比如“我们条件就这样,你还想买小汽车?没钱!”,“你看你这个成绩,一次不如一次,不能读干脆别读了!”等等
父母对孩子自信和自尊的打击,很多都是来源于父母自身不自信而过带给孩子的不自信。多项实验和研究表明,焦虑和抑郁的程度与儿童在童年经常受到批评和口头攻击的事实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一些孩子表现出更严重的症状,甚至可能伤害自己。
增加孩子未来得慢性疾病的风险
由于父母的要求太高,童年的压力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有过童年经历的人在成年后更容易患关节炎、肩部和颈部问题等慢性疾病。
很多时候,心情郁结会导致很多病菌侵犯而生病,孩子的压力过大会导致神经紧绷、自我怀疑,然后心情郁结,身体的发育和免疫系统都会受到影响,就所谓营养不良、体弱多病了。
产生逆反心理
如果家长经常以吼叫的方式教育孩子,就比如“叫你扫个地怎么扫成这个鬼样子!”,又或者“你天天在学校干嘛?玩吗?考得这么差!”诸如此类。
人们都愿意被世界轻声对待,又何况小孩子呢,整天在大声吼叫教育下的孩子,可能极少感到温馨,又何来感受爱呢?
随后,孩子觉得父母不爱他们,他们想逃离家庭,这个不属于他们的地方。他们整天待在家里,这里存在着很多对于他们来说的不安全因素,他们往往以敌视他们的父母,而且他们不听家长的,即使他们很为他们说话。
孩子行为上的影响
人际交往困难
不要觉得孩子小,不懂事,其实他们什么都明白。很多家长会觉得自己利用自身的不足来提点孩子是为孩子好,长大后孩子就会明白家长的良苦用心了
但实际上,家长的这种教育使孩子会经常对自己的家庭,或者自身产生一定程度的自我怀疑和不自信,长大后觉得自己哪里都不够有优势,在各种场合中,不敢表现自己,又或者容易对他人产生敌对心理、对社会产生排斥心理,人际交往困难。
变得自卑,不愿与人交谈
那些总是对孩子大喊大叫,或者把自己的不幸强加给孩子的父母,可能会让他们容易自卑,甚至是社交恐惧症,不愿说话。
面对父母的抱怨和斥责,孩子变得不堪重负,仿佛无论如何,他只能接受父母的斥责;对自己的无能为力感到愤怒,然后谴责自己,怀疑自己。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觉得自己没用,所以在别人面前,他不能抬起头来。这种自卑感在孩子身上会长期存在的。
在幸福而和谐的家庭下长大的孩子,会从内而外散发一种阳光开朗的气息;而长期在父母阴影下长大的孩子,会变得敏感、不自信或者叛逆等诸多性格特点
自身性格和身体或者心理上的缺陷就能反应自己所缺失的爱或者遭受的伤害。孩子的问题并不是凭空而生,父母也要学会在自身寻找答案。
今日互动话题:你有像上诉方式对待过孩子吗?你会怎么解决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