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儿童常见骨科疾病及其治疗方法,如果家里或者身边有5岁以下的小朋友就需要特别注意了。我在急诊和骨科工作的时候经常半夜起床处理小朋友的问题。爸爸妈妈爷医院看急诊,很是焦急的告诉医生“不知道怎么回事,小孩的胳膊就抬不起来了”。其实孩子出现这个情况不是没有原因,家长自己的一个动作是造成孩子疼痛的罪魁祸首。
有一个儿童常见疾病叫做桡骨头半脱位,它又被叫做牵拉肘,因其形象地描述了受伤机制和特征而得名。另外还有其它名称:牵拉性桡骨头半脱位、上尺桡关节环状韧带半脱位、保姆肘等。该病5岁以下小儿最常见,发病高峰期在1~3岁,男孩多发,左侧较右侧多见。
牵拉肘是在幼儿肘部伸直和前臂旋前位突然牵拉手腕部所致,多在小朋友将要摔倒时,家长牵拉其腕部或其它原因用力牵拉腕部时发生,也可在摔倒后造成,但比较少见。
该病临床表现为随着大人的牵拉动作,小儿立即啼哭并拒绝用患肢活动和持物,牵拉者在牵拉时会听到或感到肘部“弹响”。年龄较大的患儿会用对侧手扶住患肢,患肢前臂常常处在旋前位(手掌朝后或朝下),肘关节半屈曲位,在桡骨头前外侧有压痛,肘关节屈、伸活动不受限,但在前臂旋后位(手掌朝前或朝上)时明显受限。有时也会存在假性神经麻痹,孩子为了减少不适会自主保持上肢制动。
图桡骨头半脱位的原因及示意图
根据小孩的受伤原因和局部表现比较容易诊断这个疾病。一般情况下只有在诊断不明确时才考虑进行影像学X线片检查。拍照时放射科技师常会用力使前臂完全处于旋后位,以获得一张真正的肘关节正位片,此时半脱位的桡骨头可能会在无意中获得复位。也就是拍完片子小孩的手臂就不痛了,胳膊能动了,很是“神奇”。通常情况下的肘部X线表现正常,肱桡关节无移位,尺桡关节处在前臂旋前位。
该病的治疗也比较简单和容易掌握,没有什么风险,家长可以自己试着进行手法复位,常规的复位方法有两种:让孩子的前臂被动做旋后(手掌向上)或者旋前动作(手掌向下)。让孩子坐在另外一个家长或监护人的大腿上面对着操作者。操作者用一手握住患肢前臂,使肘关节屈曲90°,另一手握住上臂下端和肘关节,防治肩关节旋转;用拇指放于桡骨头处,可略施压迫,然后迅速将患儿前臂被动旋转至旋后位或者旋前位,操作者可以感觉或听到轻微的咔哒声。
图旋后手法的姿势
图旋后法中屈曲旋后患者的手和手臂
图过度旋前手法中握住患者的手
图复位牵拉肘时将患者腕关节过度旋前
若复位成功,会听到或感到肘部“弹响”,患儿疼痛消失,患肢即可自由活动;年幼儿可因害怕等原因不能立即恢复肘关节活动,可递给患儿玩具等物品察患肢抬高情况,若患儿可自行伸手到耳朵以上位置即可证明已成功复位。
复位后病史较长的患儿可有肘部不适感,并可持续数小时或数日。复位后可用三角巾悬吊患肢数日,一定要注意在5岁前牵拉儿童手腕的危险性。部分患儿可因被牵拉手腕再次或多次发生牵拉肘,这些患儿在复位后最好用石膏托固定肘部2~3周。
有极少数年龄超过4岁的患儿,闭合手法难以复位,尤其是复发的病例,可考虑切开复位。
这个疾病以及复位方法都很简单,知道了受伤原因之后就很容易掌握,但是有一点需要特别小心,那就是了解孩子究竟有没有高处摔落手臂着地的外伤史。如果孩子的受伤原因或症状表现比较像是有骨折,肘关节有明显的畸形、肿胀,局部存在软组织挫伤擦伤表现,那么最好还是找医生看看,做个X线检查来判断是否有骨折。平时在生活中要避免牵拉孩子的手臂以及避免用手臂引体向上或摆荡。
图日常生活中牵拉孩子的正误做法,抓握肘部不要拉手腕
衷心希望各位家长能够掌握了解这个疾病及其治疗方法,自己省心不着急,急诊医生骨科医生也能睡个安稳觉。
推荐阅读:1、24小时随时随地保护脊椎!别偷懒了!
2、颈椎病还有这么多的症状!你知道吗?
3、让“腰突”扼杀在摇篮里,不看后悔!
4、你知道膝关节滑膜炎是怎么回事吗?
5、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方法汇总.docx
↓↓↓点击阅读原文
白癜风的危害白癜风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