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已过,同时三九天也以此开始!冬至寒气通于肾,冬至前后,肾病易加重,易犯一些关节疼痛和过敏性疾病。此时要避免腰部着凉,饮食宜少盐,少肉以保护肾功能。冬至这一天,阴极阳生,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所以此时艾灸最补阳,吸收最快,并且是调理关节疾病、过敏性疾病等特别好的时间。
“三九灸”时间
:年12月21日——年12月29日
建议加灸:风门、肺俞、定喘。
:年12月30日——年1月7日
建议加灸:大椎、厥阴俞、脾俞。
:年1月8日——年1月16日
建议加灸:大杼、膏肓、肾俞。
配灸常用穴位:中脘、神阙、关元。可以提高免疫力
适应症状
1、流感、哮喘(热性哮喘和对艾草过敏的患者除外)、咳嗽、支气管炎等。
2、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偏头痛、肩周炎、肘关节
炎、坐骨神经痛、各种腰腿痛和关节痛、外伤恢复期的辅助治疗等。
3、骨折复位后和急性扭伤治疗及恢复期。
4、妇女卵巢囊肿、输卵管炎症、宫冷、带下、痛经、恶露不止、崩漏、子宫下
垂、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乳腺肿瘤等。
5、胃痛、胃下垂、脂肪肝、肝炎、肾炎、各种肠炎等。
6、中气不足及妇女更年期引起的颜面早衰、浑身无力、精神倦怠、自汗盗汗、
失眠多梦、早泄、尿频、脱肛、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等。
7、贫血、低血压、白细胞减少等。
8、对早、中期癌症有明显的止痛消炎作用,并可增加食欲、提高免疫功能;
9、减肥:民间早有以艾灸之法瘦腰减脂,腰腹肥胖者不必改变平时的饮食习惯,
每日温灸腰腹部1-2次,连续几周后即可收到明显的减肥效果;
10、艾灸法大补上、中、下丹田之气,自古为养生要术。无病者常灸之可气血
充盈、青春美容、身强体健、延缓衰老。
艾灸是补充人体阳气最有效的方法。
艾灸功效
灸法除可直接调补阳气外,还兼具如下功能
1,温经散寒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血在经脉中运行又依靠“气”的推送,“气温则血行,气寒则血涩”。因此,一切气血凝涩,没有热象的疾病,都可用灸法来进行治疗。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剌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目的。灸法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关节肿痛、便溏、手脚发凉、痛经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
2,行气通络
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达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艾灸相应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体功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疖肿、不孕症、癃闭、扭挫伤等。
3,升阳举陷
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气虚下陷,出现脱肛、阴挺(子宫下垂)、久泻久痢、崩漏(子宫肌瘤)、滑胎(习惯性流产)等,灸疗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所致的自汗、盗汗、恶风等,亦有效果。
常用的主要经穴
药有药性,穴有穴性。掌握了药性,可据此处方遣药;同样,掌握了穴性,在随症取穴时,就有了依据。以下将常用的主要经穴,依其性能分为三类,可供艾灸临床辨证施治、立法选穴参考。
(一)补益类
1.补气穴:气海、中脘、足三里、三阴交。
2.补血穴:脾俞、膈俞、章门、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
3.生津止渴穴:液门、照海、三阴交、然谷、太溪。
4.壮阳穴:命门、肾俞、关元、气海、关元俞、神阙、中极。
5.滋阴穴:三阴交、复溜、太溪、太冲、涌泉。
(二)温通类
1.温中回阳穴:气海、关元、神阙;足三里、内关、百会。
2.通脉穴:太渊、内关、神门、心俞、厥阴俞、膈俞、血海、三阴交、足三里。
3.通经穴:天枢、水道、归来、血海、水泉、地机、太冲。
4.通乳穴:乳根、膻中、少泽、足三里。
5.通便穴:天枢、大肠俞、足三里、丰隆、支沟、阳陵泉、照海、大敦、内庭。
(三)祛痰、止咳、平喘类
1.祛痰穴:丰隆、中脘、内关、巨阙、脾俞、列缺、肺俞、上脘、天突。
2.止咳穴:列缺、太渊、尺泽、肺俞、天突。
3.平喘穴:列缺、膻中、肺俞、璇玑、气海、膏肓。
古语有言:冬天灸一灸,来年无病痛!艾草属纯阳之物,在冬至阳气伊始之际艾灸,起到助阳生发、祛除邪气寒湿,相得益彰,事半功倍的效果!
哈市治疗白癜风的医院白癜风怎样才能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