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羽毛球中运动损伤的认识

在羽毛球运动中,经常会发生受伤的情况。运动就会有损伤,这是不可避免的,关键的点是我们在损伤发生前如何来预防,在损伤发生后如何获得最好的康复治疗,并保证我们以后还能在球场上奔跑自如。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羽毛球运动中的运动损伤,希望各位球友们看完之后能有所收获,对损伤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全文共字,阅读大约需8分钟

01

运动损伤概述

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中或者因为体育运动因素所发生的一切损伤。运动损伤的发生与运动训练、运动专项、运动的技术动作、运动环境以及其他条件因素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对专业运动员而言,损伤一旦发生,会使高水平运动员不能参加正常的训练和比赛,使应有的水平和技能不能正常的发挥出来,会妨碍运动成绩和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甚至缩短运动员的运动寿命。更严重的运动损伤很可能直接造成伤亡。

对业余球友来说,由于缺乏专业运动医疗团队的保障和对损伤的认识不到位,损伤更容易发生。而损伤发生后轻则不在意,医院帮助。

不管对专业运动员还是业余运动员,在对待运动损伤的态度上,我们都提倡预防为主、积极治疗、抓早抓小,最大限度地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02

运动损伤分类

为了对运动损伤提出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措施,小编认为广大球友们应该对运动损伤的一般分类方法有所了解。下面给出几种常用的分类方法。

1

按照损伤病程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

急性损伤:是指一次性的或一瞬间的直接或间接暴力所导致的损伤。其特点是发病急,在受伤即刻或受伤后短时间内表现出来,病程短,病理变化以渗出、肿胀为主,临床症状与体征表现比较明显。如急性崴脚。

慢性损伤:包括劳损和陈旧性损伤。原因可能是多次、反复的受轻微暴力或细微损伤逐渐积累而成;或者因为局部长时间的过度负荷,组织逐渐劳损所致;或者因为急性损伤处理不当,由再伤逐渐转变而来。其病程较长,病理变化往往以组织变性、增生、粘连为主。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不明显。有反复多变的特点。

2

按照伤情的轻重和影响运动能力的程度可分为:轻伤、中等伤和重伤

轻伤:伤情较轻,没有明显的功能影响,受伤后基本能按照训练计划进行训练。

中等伤:伤情较重,有一定的功能影响,不能按照原计划训练,需要减少甚至停止训练。

重伤:伤情严重,有明显的功能丧失,受伤后完全不能再进行训练。

3

按照受伤后皮肤黏膜是否完整,损伤处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

开放性损伤:受伤后皮肤黏膜完整性遭到破坏,损伤组织与外界相通。如:切伤、刺伤、擦伤、撕裂伤等。此类损伤可见创口,有外出血现象,容易被感染和污染。

闭合性损伤:受伤后皮肤黏膜保持完整,损伤组织不与外界相通。如:肌肉拉伤、挫伤、关节扭伤等。此类损伤无法直接看见损伤处,有内出血现象。

4

按照损伤组织主要分为:软组织损伤、骨与关节损伤、神经损伤

软组织损伤:泛指皮肤、筋膜、肌肉、肌腱、滑囊、关节囊、韧带、周围神经支和血管支等组织的损伤。

骨与关节损伤:是指骨头与关节在运动中所发生的损伤。常见的如骨折等。

神经损伤:在羽毛球运动中常见的是周围神经损伤,一般包括切割伤、牵拉伤、骨折和关节脱位引起的神经损伤、某些特殊区域的卡压伤等。

03

羽毛球运动损伤的特点

1

总体发生率

不同文献报道羽毛球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具有较大差异性,很难将不同的研究进行对比统一。相对权威的是EngebretsenL等人总结了第30届伦敦夏季奥运会各运动项目损伤发生率,其中羽毛球15.9%,高于其他球类项目篮球(11.1%)、沙滩排球(12.5%)、网球(11.4%)、乒乓球(6.3%)。

研究表明,成年羽毛球运动员损伤的发生率高于青少年,比赛损伤的发生率高于训练损伤的发生率,女性损伤率大于男性。

2

损伤发生的场合特点

损伤发生场合主要是训练课和比赛中,另外在准备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也可能发生。

在训练课中急性、慢性损伤都可见。在比赛中主要以急性损伤为主,大多数为肌肉拉伤或者关节韧带扭伤,也有一部分为原有损伤的急性发作或再伤。

3

损伤发生的部位特点

羽毛球运动中的损伤主要以下肢各部位的损伤为主,其次是上肢各部位损伤与躯干部损伤。

下肢损伤中以膝关节损伤最为常见,其次是踝关节损伤,再次是足部损伤、小腿与大腿部损伤。上肢损伤中,肩部损伤最为常见,其次是肘关节和腕关节的损伤。躯干部位的损伤主要集中在腰部与骶部。

4

损伤的性质特点

(1)从损伤的组织结构来看,羽毛球损伤大多数属于软组织损伤,软骨损伤也不罕见。调查显示肌肉组织损伤约占50%左右,关节囊韧带损伤约占20%左右,软骨损伤与劳损约占22%。

(2)从损伤程度来讲,羽毛球运动损伤以轻度和中度损伤最为常见,慢性损伤或劳损的运动员大多数可坚持训练和比赛。重度损伤如肌肉、韧带完全断裂、半月板撕裂、骨折等都较为少见。

(3)从损伤病程发展来看,羽毛球运动中急性损伤发生率要低于慢性损伤。训练年限低、训练水平低的运动员,急性损伤发生率高于慢性损伤。老运动员、训练水平高的运动员以慢性损伤或劳损性损伤为主。

04

羽毛球运动损伤的原因

1

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

运动损伤发生率的高低往往与体育组织的领导、教练员以及运动员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不足,措施不力有很大的关系。

在少年儿童运动员中,因为没有防伤意识,运动经历和生活经验缺乏,往往因为相互嘻嘻、冒失运动造成损伤,且造成的急性运动损伤发生率高于一般人。

在训练和比赛中不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在运动损伤发生后,不认真或者不善于分析致伤过程和致伤原因,不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这些都导致了伤害事故不断发生。

2

准备活动上存在问题

(1)未做准备活动或者准备活动做的不充分

这样就不能充分的动员神经-肌肉,神经-内脏器官的机能与协调性。肌肉僵硬,不协调,关节活动度没能充分打开,运动条件反射的联系没有得到恢复或者加强,运动损伤发生的几率自然就增大。

(2)准备活动的运动量过大

准备活动运动量过大会导致运动员在正式训练或比赛时,身体机能已经下降,已经处于疲劳的状态,这样疲劳致伤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3)准备活动与正式运动的间隔时间过长

间隔时间过长,准备活动的作用早已降低或者消失,这类情况经常发生在替补队员中。

(4)准备活动的内容与运动内容结合的不好

准备活动应该具有专项特殊性,如果不根据训练内容或比赛的实际情况随意安排准备活动,需要发挥专门技巧的条件反射没有得到激活,运动中负担较重的部位没有充分活动与适应,这种情况也容易造成损伤。

(5)准备活动没有遵循循序渐进,区别对待的原则

运动员之间有不同的差异,包括年龄大小、性别差异、训练水平高低、易伤部位机能、受伤部位康复程度等。不同的运动员在做准备活动时产生的效果不一样,所以损伤的概率也不一样。

3

训练计划或比赛组织安排上的问题

训练计划方面主要是运动量安排上的一些问题。训练计划不符合科学训练的原则,容易造成机体局部负担过重,从而发生损伤。

比赛过多、过密,间隔修整不足等也是致伤原因。

4

训练水平不够

训练水平方面主要是身体基本素质和专项技术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另外心理素质的问题也能致伤。

在身体基本素质方面,力量、耐力、速度、灵敏等方面都会存在不足,但其中以力量和耐力不足为主因。

专项技术上,主要是技术动作错误,技术水平较低的问题,其中肩、肘、踝关节等部位的损伤更容易见到。

心理素质方面,主要涉及到意志品质、性格气质、精神状态以及注意力的集中等方面的问题。

5

其他原因

造成损伤的原因还有很多,身体机能欠佳,如体力不好、太过疲劳等;场地问题,如过滑、有异物、过硬等;鞋袜不合适,如过大、过紧、鞋底过硬等。另外气候条件、采光问题也有一定的影响。

小结

在羽毛球运动中,损伤较为常见,关键是如何尽早预防损伤。要防伤,我们需要对运动损伤有一定的认识,本次文章从损伤分类,羽毛球的损伤特点以及损伤原因等几个方面分析了羽毛球运动中的损伤。关于预防,我们需要从损伤原因入手,对损伤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解决才能事半功倍。

ref:

EngebretsenL,SoligardT,SteffenK,etal.SportsinjuriesandillnessesduringtheLondonSummerOlympicGames[J].BrJSportsMed,,47(7):-.

陈宏.羽毛球运动损伤的研究现状及内容分析[J].福建体育科技,,38(04):49-53.

王文教.中国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M].人民体育出版社,.

THE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anxiufang.com/ysty/67033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