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菁讲4分钟,带你了解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稳定

本期内容导读

本期课程,来自中国骨科菁英会小儿骨科专业会员、中国医院的王恩波医生,今天给大家分享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稳定的克氏针固定构型。

对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目前采用全麻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的方式来治疗,这是一种主流的治疗办法,对于克氏针固定,一般采用内外侧交叉针和外侧针的固定构型来固定。

那么哪种固定形式比较稳定呢?

本期嘉宾

王恩波

中国骨科菁英会小儿骨科专业会员

中国医院

学习笔记

01内外侧两枚交叉针固定构型对于内外侧交叉针的稳定性,近端的出针点的高度有明显的影响。经过科学实验发现,如果出针点位于骨干和干骺端的交界区的上缘,这样的固定方式,对于交叉针来讲,是最稳定的,无论是在屈伸、内外翻和内外旋上,这种固定方式对于内外侧交叉针最稳定。

不同内外侧交叉针固定法比较及力学实验结果

02外侧两枚针固定构型固定原则:

要保持扇形分布;

入针点\出针点距离骨折线至少1cm;

矢状面尽量交叉;

至少有1枚针经过中柱。

不同外侧针固定构型生物力学稳定性实验结果

03外侧三枚针固定构型如果我们采用三枚针来固定肱骨髁上骨折,哪种形式最稳定?那么就相当于在两枚外侧针基础上,再加一枚外侧针,这枚外侧针是加在外侧柱里还是中柱里最稳定呢?经过科学实验证实,如果这枚针加在中柱里,也就是三枚针中有两枚经过中柱,那么其在屈伸和内外旋上是最稳定的。如果这枚针是加在外侧柱里,也就是三枚针中有两枚要经过外侧柱,那么其对抗内外翻的应力是最稳定的。

外侧三枚针固定构型生物力学稳定性实验结果

04常见克氏针固定构型稳定性比较常见的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稳定的克氏针构型,包括两枚交叉针,两枚外侧针,三枚交叉针和三枚外侧针。在稳定性里最突出的,是三枚交叉针。剩下的几种方式在稳定性上都是相近的。

常见克氏针固定构型稳定性实验结果

作者结语

最后建议各位骨科医生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和病例骨折的具体形式,来选择合适的、稳定的克氏针固定构型。参考文献:刘翔飞,阿柳,刘闯,王恩波等。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模型克氏针固定构型的三维有限元分析。中国骨伤,,33(10),-

END

●菁讲

JR.Cobb:脊柱侧弯畸形治疗的领路人●菁讲:外科学著作的鼻祖——Monteggia●菁讲

GeorgClemensPerthes: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的先驱者

新功能

“搜索”新功能上线了!大家可以点击搜索框,快速找到感兴趣的学术内容。

点击搜索框体验

"菁讲"栏目旨在剖析最贴合骨科医生实际内容需求,如果您想听到哪方面的内容,请在文末留言处,写出您想了解的内容吧!

一键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anxiufang.com/ysty/6708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