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采宜做公益的你为什么有时很受伤

成都有没有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0721/4429413.html

来源:林采宜

林采宜/文(林采宜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华安基金首席经济学家)

前几天听到一个故事:一位义务为名病患义务送药的人,被举报了。举报理由是他“非法卖处方药。”这个让人伤心的故事透露出公益活动常有的现象,热心奉献的公益人被他所要帮助的受益者误解、冤枉、甚至勒索,导致这些行善做公益的人很受伤、很委屈,甚至开始怀疑人生。

“好人再多的善良和仗义,也填不满坏人内心的黑洞和恶意。”一些媒体评论简简单单地就把热心公益的人和误解、冤枉他们的受益人分为“好人”和“坏人”。把前者捧为天使,后者打成恶魔。

其实,这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矛盾、冲突和误解,都发生在好人跟好人之间。从人性的角度看,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善良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好人不是绝对的好,坏人极少数,而且也未必在所有事情上都那么坏,关键看你激发了他的哪一面。

你在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还是在帮助别人解决问题?

通常,从事公益慈善的人通常有三种心态:

第一种,渴望通过帮助别人得到认可。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解释过这一种需求,人在获得温饱和安全感之后,希望得到周围人以及社会的认可,这样的人特别享受社会的赞誉和受助者的感激,来自他人的赞誉和感激会给他带来强烈的心理满足。甚至可以建立他的道德优越感,重新定义自己的人格。

有这种心理需求的人,一旦发现接受他捐赠和帮助的人没有感恩之心,甚至有各种误解、微辞,立马就会感到特别委屈,甚至愤怒。

前段时间在网络视频中看到一位送药的自愿者跟记者说,有些收药人以为他是快递,要求他把药送到楼下而不是小区门口,觉得心理很委屈:“我是自愿者,又不是快递。”

之所以有这种委屈,是因为他有除了“把药送至患者手中”这个任务目标以外,潜意识里还有一种诉求,就是得到患者的感激和认可。

但有些患者不了解他的背景,或者是处于病痛焦虑之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anxiufang.com/ysty/6709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