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刘红云老师学董氏奇穴18个肩周炎特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俗称凝肩、五十肩。

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达到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直至最后完全复原为主要表现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

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

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

肩关节可有广泛压痛,并向颈部及肘部放射,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缩

今天我们请到了董氏奇穴临床应用和教学经验精深的丰富的刘红云老师,为我们讲解一下肩周炎的治疗方法

肩周炎病因

1.肩部原因

(1)本病大多发生在40岁以上中老年人,软组织退行病变,对各种外力的承受能力减弱;

(2)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所产生的慢性致伤力;

(3)上肢外伤后肩部固定过久,肩周组织继发萎缩、粘连。

(4)肩部急性挫伤、牵拉伤后因治疗不当等。

2.肩外因素

颈椎病,心、肺、胆道疾病发生的肩部牵涉痛,因原发病长期不愈使肩部肌肉持续性痉挛、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转变为真正的肩周炎。

01肩周炎证型

1.肩周炎、肩臂不举

2.肩臂不举、胳膊不能左右晃动

3.肩膀三侧疼痛

4.肩后牵扯腋下紧痛

5.肩前疼痛

6.肩膀晚上一到两点疼痛

7.肩周炎阴雨天加重

02治疗选穴

1.肩周炎、肩臂不举——三肩穴

2.肩臂不举、胳膊不能左右晃动——肾关配足千金、足五金,泻同侧的曲陵穴

3.肩膀三侧疼痛——肩三针:三间、后溪、中渚

4.肩后牵扯腋下紧痛——束骨穴

5.肩前疼痛——鱼际配合谷

6.肩膀晚上一到两点疼痛——太冲穴(主穴)

7.肩周炎阴雨天加重——阴陵泉(配穴)

其他治疗肩周炎配穴

8.阳陵泉(压痛点)+肩中穴

9.条口透承山

肩周炎时间太长,有明显的压痛点,必须要先把压痛点刺血拔罐

03取穴用穴

1.三肩穴:位于第一掌骨尺侧端中点,是三肩二穴,上三分一针、下三分一针,三穴为三肩穴。或在第一掌骨尺侧端找痛点定三肩二穴,上三分一针、下三分一针。贴骨直刺进针4到6分。

2.阴陵泉: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在胫骨后缘与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

3.肾关穴:阴陵泉下1.5寸

4.足千金、足五金:外踝尖直上七寸足五金;外踝尖直上九寸足千金。

5.曲陵穴: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微屈肘取穴。贴筋进针,不要针刺过深,患者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作为泻法。

6.肩三针(三间、后溪、中渚)

7.三间:位于手背第二掌骨桡侧,掌骨小头后方凹陷处,握拳取穴。治疗肩膀前侧一带的疼痛

8.后溪:位于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近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治疗外侧一带的疼痛

9.中渚:位于手背部,当第4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5掌骨间凹陷处。治疗肩膀后带疼痛

10.针刺时三间朝着后溪的方向,后溪朝着三间的方向,然后再加一针中渚。

11.束骨:位于第5跖趾关节后方,赤白肉际处,在小趾外展肌下方。

12.鱼际:位于手外侧,第1掌骨桡侧中点赤白肉际处。

13.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发病的时间越短,治疗效果就越好,最好是不要超过一个月

14.太冲穴:位于足背,第1、第2跖骨间,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

15.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16.肩中穴:在肩部,三角肌正中点;正坐垂臂取穴

17.条口: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8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18.承山:位于人体的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即是。

04针具选择

1.刺血选择采血针或三棱针,点刺后拔罐放血

2.需针刺一寸的穴位可选毫针规格:0.25*40或0.30*40

3.需针刺4-6分的穴位可选毫针规格:0.25*25或0.30*25

9位老师,线上直播教学

中和大讲堂·易水醫方---“针/灸/药”实战经验直播论坛

3天9大配穴用方绝技,带你搞定90种病症,连续3天,每天17点准时开播

点击图片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anxiufang.com/zcsby/67099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