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病是决定优秀运动员运动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运动员一旦出现伤病可能就没人要你了。拳击运动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很复杂,由于拳击的强对抗性、攻防激烈,运动动作变化多端且不规则,加上拳击对抗是以重拳击中对方为主要目的,所以运动损伤常伴,发生损伤的因素也有很多种。
高水平拳击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中,排名前两位的一定是腰肌劳损和肩袖损伤。肘部,掌指部,膝部的损伤也有,但相对较少。
腰肌劳损:拳击运动员在出拳击打时,脊柱的旋转频率是很高的,尤其是腰部的旋转,是拳击发力的重要环节,所以运动员腰部的承受负荷相对较大,在出拳发力和移动躲闪的过程中,需要竖脊肌的参与来协调发力,在中近距离的对抗中摇臂侧闪等动作也会造成腰部的损伤。有的初学者由于技术动作的错误或急性损伤后没有科学的处理都会导致这一损伤。
肩袖损伤:从不同角度用最大的力量击打沙包或对手,很可能导致肩部损伤,如果你击打的动作错误或是经常用力过猛也会导致自己的肩关节和肘关节不同程度的损伤。而且拳击运动员在平时的力量训练中对肩部、腰部的负荷过大,常常超过承载能力,肌肉长期疲劳,更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在实战的出拳发力过程中,前手拳的使用频率相对高,并且要求短促、快速出拳对抗,这种集中的用力,也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双方近战或搂抱在一起或缠斗的过程中形成的爆发力和寸劲也很容易造成上肢肩关节肌肉、韧带的挫伤,甚至脱位。
比较常见的是软组织损伤,其中以腕关节损伤比较常见,这也是初学者相对容易出现的损伤。出现此类损伤主要是由于他们在出拳时手腕没有扣紧,拳头没有攥实,护手布没有缠好,太想发力,过度紧张或准备活动不充分,造成技术动作变形而引起的。另外,有些学员也出现过“假兴奋”的状况,“假兴奋”是一种过度紧张的现象,也是造成损伤的原因。所以有经验的教练员一定是时刻密切观察运动员的状态,发现有不对的地方立刻沟通,采取措施。
高水平运动员如何避免拳击运动损伤
优秀运动员对训练前的准备活动是非常重视的,运动前要做半小时以上的准备活动,其中以肩关节、腰背为主,包括下肢发力肌群的激活,动态牵拉和一些静力的上肢小肌肉群力量增强,一般人可能做完这套准备活动就差不多就歇了。光是准备活动这些就有一定的强度了。
下面总结几点。
(1)主动预防运动损伤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加强易伤部位的肌肉训练,特别是腰部、肩部肌肉力量、柔韧性的练习,提高肌肉、韧带的伸展性和弹性,增加关节的稳定性,从而减少易伤部位的损伤,一定一定要做好专项准备活动。
(2)运动员在训练比赛时,戴好头盔、护齿、护裆、手套等装备,拳套别买假了,护手布买个好点的,头盔买个半封闭的,保护好鼻子眼睛,减少非战斗性减员嘛。
(3)局部练习负荷不要过大,控制好间歇时间,分组进行训练。
(4)运动员拳击技术动作不正确不规范也会导致运动损伤的出现,所以要注重正确的动作和基本功的训练,规范拳击技术。
(5)调整好心理状态,训练时尽量心态放轻松,身体尽量放松。
(6)教练员和康复师尽可能更科学、更合理地安排训练。特别是在运动员出现急性损伤后的及时措施和治疗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