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可能都遇到过这种情况,拎住宝宝的胳膊提他上台阶,宝宝立马嚎啕大哭。医院后,医生像变戏法一样弄了两下宝宝的胳膊就好了,很多家长一头雾水,医生说这是儿童常见的桡骨头半脱位。那桡骨头半脱位到底怎么回事呢?接下来就让我们认识一下吧!
定义桡骨头半脱位是婴幼儿常见的肘部损伤,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1~3岁发病率最高,是临床中颇常见的肘部损伤,男孩比女孩多。
不满5岁的小儿,其桡骨头未发育好,桡骨颈部的环状韧带只是一片薄弱的纤维膜。一旦小儿的前臂被提拉,桡骨头即向远端滑移;恢复原位时,环状韧带的上半部来不及退缩,卡压在肱桡关节内,称为桡骨头半脱位。
常见原因多为患儿家长无意间牵拉小儿前臂引起,少数习惯性桡骨头半脱位患儿因提重物引起。随着小儿的逐渐长大,桡骨头良好发育,环状韧带也增厚加强,以后及不再发生半脱位。
临床表现桡骨头半脱位后,患儿常常因疼痛而啼哭,拒绝用患肢拿物,不愿意举起和活动患肢,患侧上肢常呈半屈曲位或患侧下垂位,局部常无明显肿胀、青紫及畸形,肘关节桡骨头处有明显压痛。被动牵拉患侧前臂或者屈曲肘关节时因疼痛而啼哭。
治疗小儿出现桡骨头半脱位需要及时进行手法复位,那医生应该如何操作呢?
首先要安抚患儿,指导家长做好配合治疗工作,把患儿面朝外坐在家长膝上,家长适当诱导患儿改变注意力至患肢肌肉放松状态。
术者一手握住小孩腕部,一手托住肘部,以拇指压在桡骨头部位,肘关节屈曲至90度,作轻柔的前臂旋后、旋前活动,反复数次,并用拇指轻轻推压桡骨头。
当听到一声弹响,患儿可用手取物,活动恢复良好时表示复位成功。
复位成功后,一般不需要特殊固定,也可以用三角巾悬吊前臂3天左右,但都应该嘱家属多加注意,近期内为小儿脱、穿衣服时,避免用力牵拉患肢,以免发生再次脱位。
预防家长要注意避免以下情况:
1、切勿捏着小儿胳膊走路,尤其上楼梯时,不可用力牵拉;
2、小儿摔倒时切勿用力提拉,请牵拉患儿肘部以上的部位。
3、嬉闹时应注意不可单独牵拉手部;
4、穿衣服时,避免手部旋前位牵拉,应和衣袖同时拉扯;
5、若出现小儿活动受限,肘部疼痛,医院就医。
赵应珍小儿单纯桡骨头半脱位的诊治体会中国伤残医学年26卷第4期。
作者:黄静婷
浙江大医院
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住培医师BCY1
审校:应美珂
制作:贺颖
欢迎您将关心的健康问题发送到我们的邮箱zyyyq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