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麦麻麻想给大家说说婴幼儿的骨骼保护。
起因在于,在小小麦学步期的阶段,麦妈观察了很多学步期的小孩,家长在辅助宝宝行走时,往往只扶着一只手,宝宝如果摔倒,大人会下意识的往上提,只是这一个小小的动作,却真的很危险……
在网络上,也有很多麻麻反应出了这个问题,本来玩的开开心心的宝贝,突然胳膊就不能动了,分析其原因,都是因为家长大力牵扯到宝贝的胳膊,这个问题常见于:提拉宝宝手臂上楼梯、在宝宝哭闹时挣扎时,强拉宝宝的胳膊,穿衣服时由袖口牵拉宝宝腕部……等等。这有可能就是我们常说的“牵拉肘”。
让我们都记住“桡骨小头半脱位”
以下资料整理于网络,作为一个知识的普及。
年由Fournier首先描述。桡骨小头半脱位又称达拉肘,是婴幼儿常见的肘部损伤之一。发病年龄1~4岁,其中2~3岁发病率最高,占62.5%。本病男孩比女孩多见,左侧比右侧多。当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前位忽然受到纵向牵拉时容易引起桡骨小头半脱位,有时幼儿翻身时上臂被压在躯干下导致受伤引起脱位。常见的是大人领小儿上台阶、牵拉胳膊时出现。
桡骨小头半脱位半脱位多发生在4岁以下的幼儿。处于幼儿期的宝宝,桡骨头发育尚未健全,桡骨小头和桡骨颈的直径基本相同,而环绕在桡骨小头周围有一个称为环状韧带的结构相对来说比较松弛,对桡骨小头不能起到确实的稳定作用。当宝宝的肘关节处于伸展并且向内侧旋转的位置上时,手腕或者前臂突然受到来自纵向的牵拉时,桡骨头就会从环状韧带向下脱位,而环状韧带就会滑过桡骨小头远端并嵌顿于关节间隙,从而阻止了桡骨小头恢复到原来的位置,最终造成桡骨小头半脱位。
桡骨小头半脱位后宝宝会有哪些表现呢?当宝宝发生桡骨小头半脱位后,通常会哭闹不止,脱位一侧的胳膊拒绝活动或者按压,一般肘关节会有轻微的屈曲或者伸展,前臂会向内侧旋转。轻触宝宝桡骨头的外侧,因为会有明显的压痛,宝宝会哭闹加重。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可以判定宝宝出现了牵拉肘。
作为父母一定不要心存侥幸,出现“牵拉肘”对宝宝的骨骼发育有很大的影响,未来很可能会出现骨骼生长畸形,更有可能会行程习惯性的脱臼。
学步期如何正确辅助宝宝行走
在引导宝宝走路的时候,要注意宝宝手臂和身体间的角度,不要向上方牵引,尽量保持宝宝手臂和肩膀持平,并有一定的弯曲度。
更不要长期单臂侧拉来提着宝宝走路,这将会影响宝宝骨骼的生长!
不要过于用力的提拉宝宝的手臂,行进速度也不要过快。
轻轻握住宝宝的小手,弯下腰来,我们的宝贝需要家长更贴近的保护!
正确方式图:
值得长草的防走失包
对于可以走稳的孩子来说,防走失包是个不错的选择,既能让孩子自由探索,也可以让大人牵在手里,可以在适当的范围内保护孩子的安全。
我们的宝宝每天都生活在这样那样的成长隐患中,把正确的信息分享出去,让我们都可以和宝贝安心快乐的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