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从唐山大地震中幸存,却在婚姻里继续受伤

人人都有故事,

这是[有故事的人]发表的第个故事

地震遗民◆◆◆文

宋力行

我大伯,年生人,年毕业于省煤炭学校,同年分配至河北唐山开滦矿务局,现居北京。

关于我们家,村里流传着一句话:财东家费婆娘。“费”是本地方言,旧社会三妻四妾婆娘多,自然“费”;新社会老婆易换或易死,也叫“费”。我爸和我大伯,就不是一母同胞。

《白鹿原》里第一句话:“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我大伯一生里娶过五房女人,但我确定他并没有引以为豪。

大伯娶第一任老婆,遵循的是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家成份大,那时候媳妇已经有些难找,十几岁,爷爷就给大伯订下了邻村一个大户人家的独生女儿,一个被父母视作珍宝的漂亮、娇气的文盲。大伯去唐山前办了酒席,带着对新生活的憧憬,领走了自己的新娘。可是,还没等大家从婚礼的余庆中走出来,仅仅三个月后,哭哭啼啼的新娘就被他哭哭啼啼的父母接了回来。新娘哭是因为她不识字,什么工作都干不了,人又懒,两个人的家务活都觉得吃力,完全不能适应独立的城市生活;父母哭是因为思女心切,又担心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女儿受苦。就这样,大伯短暂的第一段婚姻结束了,没有纠纷,也没有多大遗憾,唯一的后果就是这世上多了一个从来没有见过亲爹的可怜的女子。

大伯的第二任妻子是他的同事,是他今生的最爱。他们的婚姻是爱情水到渠成的硕果,是自由恋爱的典范。琴瑟和谐、美满幸福的十六年里,他们两胎养育了三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寄回家的照片,大多是那个时期的。我小时候经常翻出来给小伙伴炫耀的一张中,年轻的女子穿着双排扣的列宁装,留着齐耳短发,微露贝齿,美丽端庄;大伯穿着乡下人从来没有见过的皮夹克、皮鞋,高大挺拔,满面笑容,他们就是童年的我心目中公主和王子的形象。

可是,年无法回避地来了,地震来了,一切都终止了!

据说,七月二十七日傍晚,大伯恰好乘车去外地出差,二十八日凌晨三点,地震发生。据说大伯半途下车,一路跌撞于二十八日下午回到唐山,徒手把妻子和大女儿的尸体从废墟中挖了出来;据说两个双胞胎姐姐上的是全寄宿制学校,那双层的铁架子床救了她们的命;据说从此以后,大伯就不会哭了,一难过就会晕过去。没人知道大伯独自一人是怎么扛过这一切的。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家从来没有人,哪怕用书信,敢跟大伯谈起这段残酷的往事。所有这些据说,都是从一个当年在唐山当兵的同乡口中得知的。

事实上,年以前,我从来没有见过大伯,即使在这之后,我也才见过他四次而已,但是在写下以上文字的时候,哪怕我努力地想要客观地叙述故事,仍然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想起了后来看到的一本关于唐山大地震的报告文学集,它让少年的我终于把灾难模糊的面纱扯开,看到了血淋淋的现实。从此以后,这个离我千里之外,到现在相处也不过十几天的大伯,就从我仰慕的对象,转而成为我内心深深怜悯的人。

对,年,我第一次见到了传说中的大伯和他的第三任妻子。那时候农村人才刚刚吃饱了饭,但我竟过了一个童年记忆里最豪奢最热闹的春节。腊月里,爸爸就宰了一头喂了一年半的大肥猪,然后奶奶和妈妈就从早到晚呆在厨房里,熬皮冻、压肘花、煮白肉、炒臊子、剁饺陷,连猪膀胱里都灌满猪血,蒸透,加绿蒜苗凉拌,成了一种颜色红绿相间,味道酸爽可口的美食。说实话,那东西此前此后,我都再没有吃过,也没有见过。

这位大伯母是个肤白、微胖、八字眉、小眼睛的女人,她在地震中失去了丈夫,带着两个儿子生活。也许是命运,也许是惺惺相惜,认识她不久,大伯拒绝了一个追求他两年多的未婚女子,和这个容貌才学相距甚远的人组建了六口之家。然而命运的诡谲之处就在于它的不可预知、不能操控,谁能想到让大伯付出了几乎全部精力和金钱的第三段婚姻,仍然走不到头?谁能想到当年的忍痛拒绝,不过是命运为大伯埋下的伏笔?

除了吃,那个春节关于大伯一家,有这么几个细节我印象深刻:一是大伯给小哥哥洗头。那次他们带回来了最小的儿子,大概十二三岁,又高又白又胖,性格很活泼,没两天就和家里的哥哥弟弟们混熟了。对农村又好奇,整天上树捉鸟、下河抓鱼,不亦乐乎。以至于那段时间,每到傍晚,我们街道就会响起大伯那唐山口音的普通话“**,快回来洗脑袋了!”。我家是很传统的,男人们根本不可能管小孩的这些事,这让我羡慕又好奇;还有就是大伯母因为哥哥淘气——我记得几次是因为他爬树把裤子崩开了——拿扫把打他,小哥哥就躲在大伯身后,大伯张开双臂护着他,三个人又骂又劝又哭喊,又追又跑又转圈,场面很热闹哩,完全不像打架,倒像是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我因此一度很生我爸的气,我妈打我的时候,他从来没管过,估计连我什么时候挨打、为什么挨打都不知道呢。

离家的时候,大伯母用特地带回来的肠衣把剩下的碎肉都灌成香肠带走了。我之所以记得这个首先还是因为没见过、也没吃过香肠;其次是因为接下来的一年里,我的弟弟妹妹们嚷着要吃肉肉时,妈妈的眼泪。

后来两次见到大伯分别是在爷爷和奶奶的葬礼上。爷爷是离休干部,在世时还有一份工资补贴家用,他一去世,全家六口的生活重担全压在了我爸爸身上——我爸爸是姊妹五个中的老小,当年学习也很好,可惜中学没毕业就文革了。后来虽然有接班政策,爷爷的老观念又认为得留一个儿子在身边照顾他,让爸爸放弃了这个机会——家里的经济一下子捉襟见肘起来,我高中的生活费也由每周三元缩减为两元。奶奶去世时我刚刚毕业,还没有参加工作,而弟弟妹妹还在上大学,爸爸在灵前痛哭的时候,感念他的艰难,我不由得对大伯心生埋怨:老人生病多年,大伯既没有床前床后地侍奉过,又没有给予多少经济帮助,两次回家奔丧竟也只带了区区几百块钱!

的确,大伯给我们家的贴补很少,几十年来,不过老人丧葬、弟妹上学几次而已。虽然随着年龄地增大人情地通晓,我心里的那一点点埋怨早已烟消云散,但偶尔想起,仍觉得大伯的做法显得有些冷漠——直到惊闻大伯第三次失去家庭,残存的疑惑才有了答案。

那时候大伯已经退休几年了,正该是安享晚年的时候,何况他和大伯母患难夫妻,含辛茹苦一起养大了四个孩子:两个姐姐最大,上了技校早早就业嫁人了;两个儿子倒都大学毕业,先后就业、买房、结婚、生子。对大伯而言,人生最艰难的时期都已经过去了,还有什么矛盾解不开呢?

其实我不说很多读者也能猜到,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故事自古上演,这回又轮到我大伯演主角了。他一生际遇堪伤,从不哭诉也从不解释,后面的这些事也只是据说罢了。据说起因是一套大伯毫不知情的大儿子名下的新房,据说当大伯向大伯母索要由她掌管了一辈子的工资卡时遭到了儿子的拳脚相加,据说大伯后来放弃了对自己住房一半的所有权,仅带着几万元的抵赔决然净身出户。他说他已经六十多岁了,想过过自己的日子。

是的,这付出极大代价的自由因为晚到反而激发了大伯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他并没有我们担心的老迈、消沉,不久以后,一位典雅端庄的知识女性,成了我的第四任伯母。年三月,我第四次见到了大伯,他虽已七十三岁,但看上去不过六十出头的样子。他带回来的女士穿着得体的套装,齐耳短发,眉宇间倒和地震中逝去的伯母有几分相像。这次回家,大伯他们走遍了老家的所有亲戚,看得出大伯过得很舒心,我们大家也由衷地为他高兴,以为这次他们一定能一起终老。临走时,伯母力邀我来年暑假去秦皇岛玩,说她女儿去荷兰留学几年了,她现在常住唐山,秦皇岛的家成了空房子,我们去多少人都行,想住多久就住多久。

可是,哎,又是可是,第二年的暑假还没有到来,就听说那位伯母移民了。她唯一的女儿定居在了荷兰,不愿意把自己的母亲留在国内。人之常情啊,谁能反对?怎么选择?一定有很多纠结、很多牵绊、很多不舍、很多眼泪,可她还是走了,大伯又变成了孤孤单单一个人。

命运啊,最不公平又最公平,热爱生活的人,生活就不会抛弃他。几十年前的伏笔揭开了:当年那位追求过大伯的年轻女人同样历经波折,在一个平常的早晨,一个熟悉的公园里又再次遇见了他。原来这么多年以来,她一直生活在离他不远的地方!如果说大伯在这之前确实曾经颓废过,那么这位衣着鲜艳、笑声爽朗,跳舞爬山样样不落的超龄少女用热情和真挚拯救了他,他们结婚了!她果决地卖掉了唐山的房子,和大伯移居北京的老宅,然后拉着大伯去各地旅游,回老家探亲。我最近一次见到大伯的时候惊讶地发现,年且八十的大伯看着和我们说说笑笑的伯母,脸上竟然常常泛起羞赧的神色。我由衷地感谢伯母,感谢命运之神对饱尝磨难的大伯温情脉脉的最后补偿,我衷心地祝愿他们晚年幸福,祝愿所有经历过灾难的人幸福!

还记得我大伯有一个从未谋面的女儿吗?大伯到底知不知道有她,谁也不知道,反正谁也没说过。但她后来居然又嫁回了我们村,几十年来从我家门前过来过去,人人心知肚明,人人缄口不言。前几年她生了重病,妈妈去看了她一回,她出院归家,终于偷偷拐进我家的小院,将镜框里自己父亲的照片,看了一眼。

.11.5

作者:宋力行

42岁,女性,陕西省凤翔县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

责编:严彬、曼曼

配图:电影《唐山大地震》剧照

?

关于投稿

旧情,旧物,旧人生|红樱桃故事奖冬季征稿函

公告:“有故事的人”征稿启事及稿费计划









































北京哪里治白癜风有口碑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anxiufang.com/zlff/6699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