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指伸肌和侧韧带正常结构及损伤的MRI表

专治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k/mipso_6329464.html

本文原载于《中华放射学杂志》年第1期

手指肌腱韧带运动损伤是常见的外伤性病变,精确诊断和早期治疗对肌腱韧带损伤的痊愈、功能恢复及预防畸形具有重要意义。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和多平面成像的特点心一,可清晰显示手指肌腱韧带的细微解剖结构,精确显示肌腱韧带损伤的位置、范围及损伤程度。因此,研究手指的复杂影像解剖结构和肌腱韧带损伤的MRI表现,可为手指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科学的影像依据。笔者利用MR成像技术研究手指伸肌和侧韧带正常解剖结构及损伤的MRI表现,旨在为手指肌腱韧带损伤的诊断、治疗和随访提供解剖学和影像依据。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年6月至年6月间,19名健康志愿者手指肌腱韧带的解剖结构和23例肌腱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志愿者及患者均行MR检查。健康志愿者男9名,女10名;年龄2l~41岁,平均(-6)岁;人选标准为手指无外伤和局部疼痛,手部功能正常。肌腱韧带损伤患者男13例,女10例;年龄17~42岁,平均(-5)岁;其中10例经手术证实(6例为侧韧带损伤,2例中央束损伤,2例末端腱损伤),13例随访证实。手指损伤患者入选的临床标准为:(1)侧韧带损伤:局部疼痛、肿胀、压痛,当关节屈曲、向健侧被动活动手指时疼痛加重,可出现关节不稳;当损伤处屈伸肌腱、骨问肌等完整时,则无不稳定现象。(2)手指伸肌结构损伤:手指的某个关节或整个手指主动伸直障碍,而被动可以伸直且不伴手指的感觉障碍。患者随访时手指功能恢复的标准为:手指外固定6~8周后复查时手指伸直功能恢复,MRI表现为肌腱韧带纤维连续,部分增粗,质子密度脂肪抑制(PD—FS)序列高信号消失。

二、设备及检查方法

扫描仪采用荷兰PhilipsAchieva3.0T超导MR扫描仪和双通道表面线圈。患者取俯卧位,线圈尽量裹紧手指,以避免产生运动伪影。扫描以病变部位为中心,包括病变邻近的关节,采用轴面、冠状面和矢状面扫描。扫描参数:sE(FSE)T.WI序列,TR~ms,TE20~40ms;PD—FS序列,TR~ms,TE40~45Ills。FOV(~)mm×(70~)mm×(26~40)mm,NEX2~4,层厚2.0mm,层间距2.0mm,体素(0.15~0.25)mm×(0.15~0.25)mmX1.50mm。

三、图像分析

由2名从事骨骼肌肉影像诊断的放射医师观察、分析和记录MRI表现,分别确定手指伸肌和侧韧带正常MRI解剖结构(伸肌结构包括矢状束、中央束、内侧束、外侧束和末端腱等,侧韧带包括桡侧副韧带和尺侧副韧带等)、损伤的部位、范围、韧带是否回缩以及足否伴骨折、骨髓水肿等。2名医师意见不一致时,需要会诊协商取得一致的诊断意见。将23例手指损伤患者MRI表现与健康志愿者MRI和10例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一、侧韧带

侧韧带包括尺侧和桡侧侧韧带,正常侧韧带在T1wI和PD—Fs序列均表现为细条带状均匀低信号,以冠状面显示最佳(图1)。13例侧韧带损伤患者中,9例发生于掌指关节(其中8例为尺侧副韧带损伤,1例桡侧副韧带损伤),4例发生于近节指间关节(桡侧副韧带撕裂)。其中6例经手术证实,术中可见侧副韧带断裂,断端回缩,韧带结构显示不清,掌指关节水平内收肌肌腱膜移位及指骨基底部骨折等。侧韧带损伤的MRI表现:(1)掌指关节水平侧韧带损伤表现为T1WI掌指关节水平侧副韧带近端附着处纤维不连续、模糊不清,PD.FS显示损伤的韧带呈明显高信号改变,其周围软组织内可见片状不规则高信号,为软组织内水肿所致(图2)。(2)近节指间关节桡侧副韧带撕裂:主要表现为桡侧副韧带近侧或远侧附着点处撕裂,韧带呈波浪样改变,T1WI呈低信号改变,PD.FS序列显示桡侧副韧带略回缩,呈高信号改变,指骨基底部骨髓腔内及周围软组织内可见高信号改变,为骨髓及软组织水肿所致(图3)。

二、矢状束

矢状束位于掌指关节上方,并延伸构成伸肌总腱,与掌板和掌深横韧带相连,走形于主侧韧带和骨问韧带的内侧。正常MRI表现为掌指关节处沿伸肌腱向两侧延伸至掌板的低信号组织(图4)。本组矢状束损伤1例,为右手小指掌指关节处桡侧束损伤,表现为T,WI序列正常矢状束线样低信号消失,PD—FS序列损伤部位呈高信号改变,邻近软组织水肿(图5)。

三、中央束

中央束起于伸肌总腱,止于中节指骨背侧基底部的插入点。正常中央束在T1WI和PD.FS序列均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线样低信号,并插入近节指骨基底部背侧(图6)。本组中央束损伤4例,其中2例经手术证实,术中可见中央束正常的马尾样结构消失,纤维断裂、回缩,局部肿胀。中央束损伤的MR!表现:T1WI序列损伤的中央束腱正常低信号消失,PD—FS中央束正常结构消失呈高信号改变,断端回缩,局部可见高信号水肿(图7)。

四、末端腱

正常末端腱由联合腱汇合而成,起于节指骨远端,止于远节指骨基底部背侧插入点。正常末端腱T、WI和PD-FS序列均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线样低信号(图6)。本研究中末端腱损伤共5例,2例发生于中指、2例发生于示指、1例发生于环指。末端腱损伤的MRI表现:末端腱止点处信号模糊,PD—FS序列信号增高,远节指问关节伸肌腱末端腱附着处连续性中断,断端回缩、增粗(图8)。

讨论

一、侧韧带解剖结构与损伤表现

1.解剖:侧韧带位于掌指关节、近节指间关节和远节指间关节的两侧,主要起到维持关节动态稳定的作用。侧韧带包含固有侧韧带(collateralligamentproper)和附属侧韧带(accessorycollateralligament)。

2.损伤:侧韧带损伤最常见于第一掌指关节和近节指间关节,以第一掌指关节尺侧副韧带(ulnacollateralligament,UCL)损伤较为常见,亦称为“滑雪指”(skier’sthumb),是由于暴力导致拇指过度外展所致HJ。UCL完全断裂时,断端可位于内彤膜之下,也可嵌入内收肌腱膜之间造成肌腱萄愈合,称为Stener病变№J。韧带撕裂的诊断桶括:韧带不连续、分离,PD.FS序列信号增高俐韧带增厚¨J。断裂的韧带较正常韧带表浅,菇卷曲状或残根状低信号。正常的内收肌腱膜i菲薄的低信号结构,当发生Stener病变时T1wI表现为腱膜边缘呈高信号改变目表现为局部韧带增厚,可由瘢痕组织造成究共9例掌指关节侧韧带损伤,其中8例为斥韧带损伤,1例为桡侧副韧带损伤,表明侧韧前以尺侧副韧带损伤较为常见,这与以往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中4例近节指间关节桡侧副韧带撕裂,均为急性损伤撕裂,其MRI表现为韧带纤维不连续,无明显增厚,这与文献[8]报道的局部韧带增厚不同,研究中未发现慢性撕裂病例。

二、伸肌结构(矢状束、中央束和末端腱)解剖结构与损伤表现

1.解剖:手指伸肌结构主要包括矢状束、中央束、末端腱等结构。中央束远端止于中节指骨背侧基底部,外侧束在近节指间关节背部两侧分别与内在肌肌腱合并形成联合腱,走形于中节指骨背部两侧,并最终汇合形成末端腱(terminaltendon),远端止于远节指骨背侧基底部。矢状束MRI表现为包绕掌指关节的连续线状低信号结构,轴面像观察最佳。中央束和末端腱MRI表现为菲薄、极低信号结构,矢状面和轴面最有助于识别该肌腱。

2.损伤:伸肌结构韧带局部或完全撕裂时,表现为韧带断裂及软组织缺损。矢状束损伤MRI表现为伸肌总腱脱位、伸肌总腱内及周围水肿、信号异常,轴面MRI显示矢状束连续性中断、边界欠清、局部增厚等。本研究中,矢状束损伤l例,为第5掌指关节桡侧矢状束损伤,MRI显示桡侧矢状柬断裂,但伸肌总腱无移位,这与文献[13]报道的矢状束断裂常伴有伸肌总腱移位有所不同。

中央束损伤常发生在止点附近,可由外力直接作用于中节指骨背侧、外力突然导致近侧指间关节(proximalinterphalangealpoint,PIP)屈曲或PIP掌侧脱位所致。中央束撕裂急性期时,如未经治疗,近节指间关节的外侧束会逐渐向掌侧移位,最终导致近节指问关节屈曲伴远节指间关节过伸,形成“纽孔样”畸形。本研究中央束损伤4例,表现为中央束撕裂,低信号消失,断端回缩;中央束完全撕裂时,可见纤维束连续性中断。研究结果表明,MRI可清楚显示中央束及周围肌腱韧带的损伤,尤其在急性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时,矢状面成像为显示中央束损伤的最佳方法。由于本组病例均为损伤的急性期,未发现“纽孔样”畸彤病例。

末端腱损伤常发牛在止点处,导致槌状指,可能由远节指骨末端腱附着端撕裂或撕脱骨折导致。,常见于指尖受外力后远侧指问关节(distalinterphalangealpoint,DIP)的突然屈曲,也可由外力直接作用于DIP背侧所致。本组5例末端腱损伤者均行MR矢状面和轴面检查,矢状面可清晰显示末端腱回缩、连续性中断、信号增高,临床表现为槌状指。轴面也可以显示末端腱损伤,但不如矢状面清晰。因此,矢状面是诊断末端腱损伤的最佳方法,这一结果与文献[14]报道的轴面和矢状面都是最佳显示方法不一致。

综上所述,手指肌腱韧带的MR检查不仅可以清晰显示伸肌和侧韧带的正常解剖结构,而且可明确肌腱韧带损伤的部位、范围,有助于损伤的早期诊断,对于损伤后修复的程度也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由于本研究中矢状束和中央束损伤的病例较少,有些损伤只是随访证实,未经手术证实,因而对于手指肌腱韧带损伤的研究,仍存在进一步发展与完善的空间。

参考文献(略)

(收稿日期:-05-23)

(本文编辑:高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anxiufang.com/zlff/67031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