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损伤后很奇特的变化中枢神经损伤与异位骨

转发同行的照片。本例男性患者一年前脑外伤,左侧下肢肌张力高,肌力二级,不能站立行走。患者先天发育异常,至12岁才能独立行走。X线片可见一侧髋关节及股骨上端有大量的异位骨化。

异位骨化(heterotopicossification,HO)是指关节周围软组织中出现成熟板状的组织,也可称为关节周围骨化或关节周围新骨形成。HO可分为两类,一类称为外伤性HO,其主要原因为骨折、髋关节置换和肌肉损伤;另一类称为神经性HO(neurogenicHO,NHO),其主要原因为中枢神经损伤—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ed,SCI)和外伤性脑损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年首次报道了HO现象。随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SCI的士兵中断发现HO现象。HO可严重影响患者关节功能,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

临床常见患者在中枢神经损伤后出现严重的HO,甚至可造成关节僵直。然而有些患者却未出现。研究认为HO的出现和年龄、性别、损伤部位、是否有肌肉痉挛和损伤程度有关。HO的发生与中枢神经损伤的严重程度和肢体损伤程度无关,而和损伤的部位有关,即HO多见于颈髓及胸髓损伤患者,损伤平面较低者则较少发生HO;HO更易在20~30岁之间出现;男性的发生率为23%,女性为10%。研究发现,20~39岁是患HO的危险年龄。但具体的机制不明,可能与深静脉血栓、骨形成蛋白、骨代谢异常、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因素有关。非甾体类药物,如消炎痛等对早期有疗效。

李义凯教授

感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anxiufang.com/zlff/67043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