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经和心经的区别
心包经与心经的关系在规范教材中“心包”注释为“原意指心外之包膜”,心包是心之外围,有保护心脏的作用。《医学正传》曰:“心包络,实乃裹心之包膜也,包于心外,故曰心包络也。”《灵枢·邪客》曰:“心者,五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藏坚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黄帝内经》中认为,心经是君主之官。君主之官就有个特性,就是君主不受邪。
心包经相当于心经的外卫。外卫是代君受过者,就好像过去的宦官。如果君主有了什么问题,我们是不能去打君主的,就是不能直接去打我们的心脏,那会更加危害我们的身体,但是,我们是可以去打宦官,宦官就是替君主受过的,所以我们就可以去拍打心包经。我们平常可以多弹拨腋下的,然后拍打两臂前缘的中线,这个动作对缓解心经郁滞等多种疾病很有好处。心包经脉系统与心经经脉系统循行分布比较手少阴心经联系的脏腑、器官有心系、食管、目系、属心,络小肠。经络系舌本。经别走咽喉,出于面,合目内眦。经筋伏乳里,结胸中,系于脐。手厥阴心包经联系的脏腑器官属心包,络三焦。经别入胸中,别三焦,循喉咙,出耳后。经筋挟胁,散于胸中,结于贲。两者均有经脉与心、胸、喉发生联系,但心经是经别“走喉”,经筋“结胸”,心包经是正经“循胸”,经别“入胸”、“循喉咙”。在除了各自联系的脏腑不同外,还有很重要的区别在于心经“从心系”、“挟咽”、“系目系”,经别“走咽喉,出于面”,这对从经络上理解心与咽、目、面的生理病理联系很重要。比如心其华在面,目五轮学说内眦属心,这些中医理论均可以从心经的循行上加深理解。通过经脉循行比较分析,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中医基础理论对心、心包的理解,也为进一步理解两经病候及腧穴主治特点有意义。心包经与心经病候比较从病候来看,手少阴心经的主要表现为心痛、咽干、口渴、目黄、胁痛、上臂内侧痛、手心发热等症;手厥阴心包经的主要表现为心痛、胸闷、心悸、心烦、癫狂、腋肿、肘臂挛急、掌心发热等症。两者都有心痛、掌心发热和本经循行部位病症等。不同点在于心经“上挟咽”、“系目系”,其病候有咽干、口渴、目黄等症;心包经表现有胸闷、心悸、心烦、癫、狂等。综合来看,心经的病候主要表现在心脏本身及心经循行部位的病候,而心包经的病候侧重于神智方面的异常。心包经与心经主治特点比较心经治疗心脏病常用极泉、阴郗、神门;神志病常用神门、少冲;舌咽病用通里、阴郗;血证常用阴郗;上肢内侧后缘痛、麻可用极泉、青灵少海、灵道。心包经治疗心、胸、胃病常用曲泽、郗门、间使、内关和大陵;治疗神志病常用间使、劳宫、中冲;内关有宣通三焦,醒脑开窍,行气止痛的功效;天池治疗胸胁痛、心肺病为主。
从主治概要来看,手少阴心经腧穴主治心、胸、神志病和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手厥阴心包经腧穴主治心、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两者共同主治心胸、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至于手厥阴心包经部分腧穴如内关可治胃病,与内关通阴维脉有关,发挥了八脉交会主治奇经病症的作用。此外,心经和心包经在主治神志病方面虽共同主治癫、狂、痫、中风、热病昏迷、失语、眩晕等,但也有不同的主治特点,如心经主治长于痴呆、多梦、中风昏迷、失语或舌强不语等,而手厥阴心包经则长于癫、狂、痫、热病昏迷等。体液调控疗法轻松解决三高(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肿瘤、痛风、各种皮肤病等顽疾。对牛皮癣、哮喘、白癜风、癫痫、顽固性头疼、小叶增生、带状疱疹、不育不孕、风湿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肝硬化、肥胖、股骨头坏死等疑难病有显著的疗效,对肿瘤亦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能治愈或延长寿命。真正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原则。
肝邪聚腋窝,心肺邪聚肘窝,脾邪聚大腿窝,肾邪聚膝腘窝?
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在肺则尺泽,在心则少海之次。“留”,当作“流”,下同);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期门、渊腋等穴之次);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脾与胃合。其脉皆自胫股上出冲门、气冲之间,故邪气留于髀跨者,为脾经之病);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肾与膀胱为表里,其经皆出膝后阴谷、委中之间,故邪气留于两腘者,为肾经之病)。最近一段时期上下班路上不同路段都有工人在挖地下淤泥、清理地下排污管道,恶臭直扑鼻,这不免让人想到人体内的垃圾又何尝不是一个道理呢?说到“透析”人们会惊恐地想到尿毒症患者。其实,我们所谓的正常人也需要不间断的清理血液及血管壁上的垃圾。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垃圾也越发变多变厚,它们给五脏六腑的正常运行带来沉重负担。拍打两腘就等于是把全城的环卫工人召集上岗各行其责给体内来个大扫除。人体有八个大窝窝又称八虚,是人体八大关节处,为双腋、双肘、双髀(即两胯)和双腘。八虚也是寒冷冬天人体最暖和的地方。据说这八虚小到治感冒大到治疑难杂症,而且是道家不外传的秘诀虚就是薄弱环节的意思,衣裳最容易沾灰的地方多是叠折处,人体的八虚就好比这些地方。五脏之邪就喜欢藏匿于八虚,肝邪气聚腋窝,心、肺邪聚肘窝,脾邪聚大腿窝,肾邪聚膝腘窝。要想恢复正气必先除灭邪气,怎么除?拍、打、敲,把罪犯(五脏之邪)统统揪出来,正气才能得以平复,气血才能正常运行。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在肺则尺泽,在心则少海之次。“留”,当作“流”,下同);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期门、渊腋等穴之次);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脾与胃合。其脉皆自胫股上出冲门、气冲之间,故邪气留于髀跨者,为脾经之病);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肾与膀胱为表里,其经皆出膝后阴谷、委中之间,故邪气留于两腘者,为肾经之病)。最近一段时期上下班路上不同路段都有工人在挖地下淤泥、清理地下排污管道,恶臭直扑鼻,这不免让人想到人体内的垃圾又何尝不是一个道理呢?说到“透析”人们会惊恐地想到尿毒症患者。其实,我们所谓的正常人也需要不间断的清理血液及血管壁上的垃圾。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垃圾也越发变多变厚,它们给五脏六腑的正常运行带来沉重负担。拍打两腘就等于是把全城的环卫工人召集上岗各行其责给体内来个大扫除。人体有八个大窝窝又称八虚,是人体八大关节处,为双腋、双肘、双髀(即两胯)和双腘。八虚也是寒冷冬天人体最暖和的地方。据说这八虚小到治感冒大到治疑难杂症,而且是道家不外传的秘诀虚就是薄弱环节的意思,衣裳最容易沾灰的地方多是叠折处,人体的八虚就好比这些地方。五脏之邪就喜欢藏匿于八虚,肝邪气聚腋窝,心、肺邪聚肘窝,脾邪聚大腿窝,肾邪聚膝腘窝。要想恢复正气必先除灭邪气,怎么除?拍、打、敲,把罪犯(五脏之邪)统统揪出来,正气才能得以平复,气血才能正常运行。
导致我们身体寒重的5大原因
一般看佛经说四大增盛,我们不知道说什么,现在的人,水大增盛的病特别多。水大增盛就是什么?寒气。
寒气重的人特别多,所以普遍身体都很虚弱,虽然生活条件比几十年前好了很多,但是现在人的身体健康比以前的人差了很多。
所谓的富贵病,现代文明病,其实很多都是水大增盛,寒气重引起的病,让身体很虚弱。东汉时候的医圣张仲景著有《伤寒论》,他就特别地指出,众生很多病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寒气。
导致寒气的原因很多:
第一个,现在的人尤其如此,甚至于他一生下来就有寒气进来了,因为现在的医院去接生。
在医院接生的时候,医生、护士为了自己舒服一点,就把医疗室的空调开得很低,18度、20度。
这样子对小孩子不利,小孩子在母亲肚子里面本来是30几度,一生出来马上只有18度,这个寒气马上就进入到身体里面去了,所以小孩子很难带,一生下来就天天哭,也不想吃东西,其实就是因为一生下来就有寒气进去了。
以前的人,他接生都是在家里面,而这个产妇的房子里面,接生婆会要生一盆大火,产妇和接生的人都是满头大汗,但是小孩子生下来就很舒服,因为他一生下来的环境也是30几度,跟他在母亲肚子里面的温度是一样的,所以这个小孩子就好带。
现在的人看起来好像福报大了,到医院去生小孩,其实是福报可能还更小了,这个小孩子一生下来就受罪了。
尤其是有些人觉得好像顺产,觉得这个自然生小孩怕有危险,要去剖腹产,要开刀拿出来。
开刀拿出来的小孩子,他体内就缺少一种大肠杆菌,对他将来肠胃的发育就不利了,所以普遍胃口不好,然后就脸色比较苍白,或者从小就很胖,或者是生那些青春痘、牙痛,原因都是因为肠胃的问题,好像有些人,他说牙齿痛,治了好久治不好。你单纯地治牙齿是治不好的,它往往是因为肠胃不干净所引起的。
第二个引起寒气的原因,是因为夏天突然进入到很冷的空调房里面,好像我们在外面走,“哎呀,好热!”马上回到房子里面就开到18度。
这个时候怎么样?因为我们在外面很热,在出汗,出汗就是排毒的过程。
我们的身体正在排毒,你突然之间一进入空调房子,你的心脏就接到一个信号,马上停止排毒:
第一个方面,对你的心脏有损伤;第二个方面,你的毒排不出来了;第三个方面,你的寒气就进去了。
还有一个,就是夏天喜欢喝冰水,什么东西都放到冰箱里面冰一冰再拿出来喝。这个不是好事,你喝冰水,吃冰块都不是好事,你很热的时候,正在流汗的时候,马上喝非常冷的饮料,就会让你的身体受损伤。
为什么?身体正是很热的时候,突然温度降下来,那这个身体适应不了,就需要调动我们自己本身的阳气来抵抗冰水的冷度来中合它。你要知道,你喝下去的是冰水,得到的是微不足道的一下子的舒服,但是你浪费的是你宝贵的生命的元气,所以不要喝太多冰水。
第三个让我们身体里面多寒气的原因,就是因为不适当地吃感冒药。
一打喷嚏,马上就吃感冒药,看起来你不流鼻水了,事实上你就把寒气逼到肺里面去了。
第四个,就是洗澡以后不会马上把头发擦干,这个也会招致寒气吸到体内去。寒气吸到体内以后有什么症状知道吗?我们头顶上会硬硬的。
其实就是我们的头顶上面累积了寒气在里面,没有排出去;或者是少白头,如果你不是遗传因素引起的,很有可能就是你很年轻头发就白掉了,其实是寒气。
还有一种是油性皮肤,这种也是因为寒气;还有比方说淋雨,不马上擦干,都会招致寒气。
第五个原因,就是冬天很冷的时候,现在的人,尤其是女众喜欢打扮,要风度不要温度,冬天穿条裙子在街上晃。看起来好像有风度,事实上你就在害自己,把寒气全部吸进去了。
现在人的身体,我看绝大部分的人,身体很虚弱的根本原因都是因为水大增盛,四大增损里面的水大,寒气很重。(摘自大愿法师《药师经》第三讲)
推荐四款排寒偏方:(原料和做法都很简单)
一、姜艾薏苡仁粥:
干姜、艾叶各10克,薏苡仁30克。将前两味水煎取汁,将薏苡仁煮粥至八成熟,入药汁同煮至熟。
功效:具有温经、化瘀、散寒、除湿及润肤功效。适用于寒湿凝滞型痛经
二、山楂桂枝红糖汤:
山楂肉15克,桂枝5克,红糖30~50克。将山楂肉、桂枝装入瓦煲内,加清水2碗,用文火煎剩1碗时,加入红糖,调匀,煮沸即可。
功效:具有温经通脉,化瘀止痛功效。适用于妇女寒性痛经症及面色无华者。
三、姜枣红糖水:
干姜、大枣、红糖各30克。将前两味洗净,干姜切片,大枣去核,加红糖煎。喝汤,吃大枣。
功效:具有温经散寒功效。适用于寒性痛经及黄褐斑。
四、姜枣花椒汤:
生姜25克,大枣30克,花椒克。将生姜去皮洗净切片,大枣洗净去核,与花椒一起装入瓦煲中,加水1碗半,用文火煎剩大半碗,去渣留汤。饮用,每日一剂。
功效:具有温中止痛功效。适用于寒性痛经,并有光洁皮肤作用。
一、分享中医医道,分享传统和经典,一起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传播中医。
二、传播中医学习课程,让更多中医爱好者能走入中医大门;
三、举办行业交流,推广中医治法。
四、最专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