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长跑是中长距离跑的简称,是以有氧代谢为主的耐力性运动项目之中长跑在中小学目前主要开设了米、米、及米距离跑。中长跑健身价值很高,但在日常教学中发现,部分中学生由于家庭条件优越、缺乏吃亏精神、缺少顽强拼搏意志等原因而不喜欢中长跑运动项。众所周知,田径是运动之母,跑步是田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发挥出田径中跑步的魅力,为让更多的学生越来越喜欢上中长跑课,笔者结合日常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探讨了如何在日常体育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中长跑水平,同时也希望本文能对广大一线的体育教师能有所裨益。
二、现中小学所发生的不良现象
1、中小学生们活泼好动、好玩,但大部分自控力不强,当在中长跑练习过程中,部分同学感觉“跑不动”时,就选择了停与走,或以“肚子疼”等为理由进行逃避,很多体育教师在上中长跑课时为之颇感头疼。为此,更好地引导中学生加强体育锻炼、上好中长跑课,个人认为“知是行之始”,首先从好的体育理论课为突破口,从理论上引导中学生对中长跑的健身价值认识上升到一个高度。理论课上,体育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中长跑对人体各个系统的促进作用、对人一生健康的维系作用等多维度地展示给中小学生,然后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引导:例如针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抓住他们害怕日常感冒影响学习成绩的心理,教导他们坚持中长跑锻炼可以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对女生而言,经常从事中长跑锻炼,可以促进骨骼的生长,个头可以长高,同时也能有利于代谢脂肪,起到减肥的功效;对待没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中小学生,告知他们,练好中长跑,可以提高中招成绩总分、可以在运动会中充分展示自我、进入初中后还可以继续发展体育特长,高考时报考体育专业,同样也能进入高校实现人生理想。
三、促进中小学中长跑积极参与与体育教育对策
1、学生出自不同的家庭,他们不仅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且在运动能力方面也迥乎各异。此外,中小学生在小学期间所接受的身体锻炼以及他们家庭体育环境的影响,都对他们现在中长跑的基础具有较大的影响。若在中长跑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采用统一要求与同一标准,不仅会挫伤部分中学生的自尊性与自信心,同时难以实现“现代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改精神。为此,应注重中小学生的现有基础,在开学开始的几节体育课,体育教师通过观察与测试来对中学生的体育基础做个初步的了解。然后为提高中长跑成绩,可采用分层教学法,依据中学生的体育基础,将同一教学班的学生分成A、B、C三个层组,然后分层设置目标,这样,位于不同层组的中学生通过个人的努力,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自尊心与自信心灰得到提高,进而会继续遵照体育教师的要求,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同时师生关系也会更加和谐。教学时得知,中小学生对围绕操场的“跑圈活动”感觉枯燥乏味。一方面是每次上体育课准备活动期间都少不了跑步;其次,一圈又一圈的跑完全程很累,甚至期间会产生腹疼、胸闷等不适症状。于是部分学生就采用应付的态度对待中长跑课程,结果耗时而低效。为此,本人希望通过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实效性。例如通过音响设备播歌曲(放提前依据时间所设置的运动员进行曲),让中小学生踏着音乐中的鼓点跑出一种节奏,必须在歌曲结束时跑完全程(米或米);其次采用分组竞赛法,将本教学班的中学生按日常成绩(优中差)均衡分组,然后利用分组的方式进行比赛,优秀生与优秀生比、体育后进学生与后进生在一组互相比赛,奖惩结果是:荣获2个第一名小组,有奖励;获2个倒数第一名的小组,整组获得一定的惩罚;这样一来,每位同学都会为本小组荣誉而战,都会尽力地跑完全程,在跑的同时,本组其他成员都会积极地为本组成员助威加油,课堂气氛和谐、欢悦。
四、提高中小学生中长跑体育的能力
1、为提高中小学生的中长跑水平,不能将希望全部寄托于体育课堂,因为体育教学时不仅有限,而且体育课堂也不能天天以中长跑为主要内容,再者,中长跑成绩的提升也需要一个过程,短期内难以凸显。为此,可将体育课内外结合起来,一方面利用好大课间,另一方面利用好课外活动,课外活动不仅能丰富中学生的课余文体生活,中小学生在积极参加课余文体活动的同时,无论是参加篮球、足球,还是游泳、体育舞蹈等项目,只要身体在不停的运动,在不避免体育运动损伤的前提下,运动素质都会得到有效的提高,进而对中长跑成绩的提升就会慢慢地产生渐进式的促进作用
五、总结
1、总之,在中长跑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引导,使中学生端正思想认识;其次可通过灵活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为枯燥的中长跑教学增色添彩;再次,要发挥体育教师的引导与激励作用,变中学生被动接受为积极主动参与,并设法将课内外结合起来,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中长跑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