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中医药防治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PMI)的水平,规范中医药在PCI中的应用,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介入心脏病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介入心脏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介入心脏病学组以及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介入心脏病专家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以传统中医辨证论治为基本点,结合目前临床研究进展和专家经验,制订本PCI/PMI中医诊疗专家共识。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年ESC/ACCF/AHA/WHF联合发布的第三版《全球心肌梗死新定义》[1]。
中医诊断:专家讨论认为,PCI/PMI当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真心痛”范畴,为其特殊发病类型。可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中“胸痹心痛”的诊断标准[2]进行。
中医辨证分型
1气虚血瘀证胸痛胸憋、持续不缓解,动则加重;伴面白、自汗、心悸、气短、乏力;舌质淡暗,舌苔薄白,脉弦细弱。
2痰瘀互阻证胸痛胸憋、持续不缓解;伴体胖、头重、喘促;舌质色暗,舌苔厚腻,脉象弦滑。
3气虚痰瘀互阻证胸痛胸憋、持续不缓解,动则加重,恶心欲吐;伴面白、自汗、心悸、气短、乏力,或伴体胖、头重、喘促;舌质淡暗,舌苔厚腻,脉细弦滑。
4常见兼症(1)阴虚证,症见口干口渴、舌红少苔、脉象细数;(2)痰热证,症见口苦纳呆、舌红苔腻、脉象滑数;(3)热毒症,症见烦躁不安、腹满便秘、舌紫苔燥、脉象沉紧。
中医治疗
辨证施治
1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活血,推荐方:补阳还五汤加减(《医林改错》):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
2痰瘀互阻证,治法:化痰活血,推荐方:栝蒌薤白半夏汤(《金匮要略》)合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栝蒌、薤白、半夏、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
3气虚痰瘀互阻证,治法: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推荐方:补阳还五汤合栝蒌薤白半夏汤加减: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栝蒌、薤白、半夏。
4兼症治疗,合并阴虚证,可加用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或增液汤(《温病条辨》):红人参或西洋参、麦冬、五味子;或元参、麦冬、生地。合并痰热证,可加用黄连温胆汤(《六因条辨》)或小陷胸汤(《重订通俗伤寒论》):陈皮、半夏、茯苓、甘草、枳实、竹茹、黄连;或半夏、黄连、栝蒌。合并热毒症,可加用黄连解毒汤(《肘后备急方》):黄连、黄芩、黄柏、栀子。
中药注射剂1倍通丹红注射液,功效主治:活血化瘀,通脉舒络。用于瘀血闭阻所致的胸痹及中风。
2丹参冻干粉针注射液,功效主治:活血通脉。用于胸痹血瘀证。
3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功效主治:可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也可用于室性早搏。
4参附注射液,功能主治:回阳救逆,益气固脱。主要用于阳气暴脱的厥脱症。
5生脉类注射液,功能主治:益气养阴,复脉固脱。用于气阴两亏,脉虚欲脱。
口服中成药1丹蒌片,功能宽胸通阳,化痰散结,活血化瘀。适用于痰瘀互阻患者。
2冠心舒通胶囊,功能活血化瘀,通经活络,行气止痛。适用于痰瘀互阻的患者。
3脑心通胶囊,功能益气活血,化瘀通络。适用于气虚血瘀患者。
4芪参益气滴丸,功能益气通脉、活血止痛。适用于气虚血瘀患者。
5麝香保心丸,功能芳香温通,益气强心。适用于气虚血瘀,兼有痰浊患者。
6参芍胶囊,功能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适用于气虚血瘀,兼有阴虚的患者。
7速效救心丸,功能行气活血,祛瘀止痛。适用于气滞血瘀患者。
8通心络胶囊,功能益气活血,通络止痛。适用于气虚血瘀患者。
9益心舒胶囊,功能益气复脉,活血化瘀,养阴生津。适用于气虚血瘀,兼有阴虚患者。
10参元益气活血胶囊,功能益气养阴,破血逐瘀,通络止痛;用于气阴两虚,血脉瘀阻引起的胸痹心痛病。
11宽胸气雾剂,功能芳香温通、缓解胸闷或胸痛,适用于气滞血瘀心胸闷痛者。
中药治疗时机急诊PCI围手术期的心肌保护应在手术开始前尽可能早地给予中药治疗,口服中药制剂可以依说明书一次性给予足量,静脉制剂可以在手术开始前依说明书给予一次负荷剂量,术后中药可以延续使用5~7天。
合并用药目前已有的中医药PCI围手术期心肌保护研究,均为规范化治疗基础上的叠加实验,未见中药与规范化治疗西药合用发生不良反应的报告。尚无中药不同剂型合并使用疗效及安全性研究的研究数据。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发生、发展与转归受基础疾病、手术损伤、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中医药防治中当综合考虑、辨证用药。
[1]ThygesenK,AlpertJS,JaffeAS,etal.Thirduniversaldefinitionofmyocardialinfarction[J].EurHeartJ,,33(20):-.
[2]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39-42.
本文发表于《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