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一个侧手翻的动作,再加上舞蹈老师的处置不当,就可以让一个8岁的女童脊髓损伤、截瘫。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因练舞蹈不慎导致重伤甚至瘫痪的儿童,其实并不鲜见。所以不要再说这是小概率事件,它就发生在你的身边。下面中教君就为大家分享一些知识点。
为什么年纪小的孩子更容易受伤?
有些兴趣爱好,需要等孩子慢慢长大
很多家长抱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热衷于培养孩子的运动能力,虽然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很有帮助,但是也要充分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盲目求快求早,可能会适得其反!来看看孩子学习这些技能的最佳年龄吧。
舞蹈?10岁
关于舞蹈学习,3岁以上可以开始接触启蒙教育,对培养宝宝的律动和节奏感有益。但是专业舞蹈的训练建议等到10岁以上为佳,因为专业舞蹈训练强度大、时间长,容易损伤肌肉,对于10岁以下孩子的生长发育不利。
滑冰?4岁
专家和教练一致认为:越早学越好,一些活跃的选手大约是在4岁到小学入学前后开始学滑冰的,4-6岁是滑冰的开始适龄期。
游泳?4岁
一般4-8岁是孩子学习游泳的最佳年龄,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无论从身体发育的状况,还是学习能力和兴趣上,都有较大的进步,屏气的本能还未全部忘却,一经提醒很容易发挥出来。
武术?4岁
这时孩子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等能力发展较快,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行为控制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这为学习武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时就可以开始学习武术。但孩子的学习和运动能力毕竟还不强,仅适宜学习一些简单的武术动作,动作组合运动量也不能过大。
想让孩子多锻炼?这些运动别开始太早!
我们都知道,运动能让孩子身体更健康,性格更开朗,还能促进脑部发育,让孩子更聪明……
因此,为了督促孩子多参加运动,有些家长选择为孩子报各种兴趣班,也有些家长选择平时多带孩子参加户外运动,然而,有些运动并不适合身体尚未完全发育的孩子,特别是以下这些类型的运动。
01
特点:锻炼肌肉的运动,比如俯卧撑、仰卧起坐、引体向上、举重等负重运动。
原因:儿童生长期是先长身高,后长体重,以骨骼生长为主,没有进入肌肉生长高峰期。所以他们肌肉力量弱,易疲劳。过早做这种运动,会让孩子肌肉局部强壮,失去正常弹性,影响全身匀称发育,同时会给幼小的心脏造成负担。
适龄时期:初中一二年级或10岁以上。
02
特点:指长跑或负重跑等。
原因:长跑属耐力训练。对全身器官锻炼都是挑战。首先影响的是骨骼,其实是心肺。对关节的冲击力度也很强。负重跑一旦指导不到位,最易出现运动损伤。
适龄时期:10岁以上。
03
特点:多以身体在一定速度下进行猛烈碰撞为特点。例如:碰碰车、单腿斗鸡、骑马打仗等。
原因:这种带有速度感的撞击,是以一方被撞倒为取胜原则的。孩子争强好斗本性会让他们在玩时不顾身体的承受能力,极易发生肌肉、韧带、骨质和结缔组织扭伤折断等意外伤害。
适龄时期:12岁以上。
04
特点:你拉我扯的运动特点,也属于互动性运动。比如:拔河、掰手腕等。
原因:这种运动最挑战的是“伤心”和“伤筋”。先说“伤心”,拔河、掰手腕都需屏气用力,转而突然大口呼气时,静脉血流会突然涌向心房,损伤孩子薄弱的心房壁。“伤筋”也是一方面,拔河、掰手腕时极易引起关节脱臼和软组织损伤,抑制骨骼生长。
适龄时期:可针对不同年龄设置不同的强度。在和6岁孩子玩掰手腕时,就是让他体验隐隐的力量感即可;拔河时,也要控制好绳长和人数,以娱乐游玩为主。
05
特点:与蹦蹦床类型不同,它是以在地面蛙跳、兔子跳、跳墙格运动为主。
原因:在做跳跃运动时,人体重心所承受的重量相当于自身体重的3倍。每跳一次膝盖骨所承受的冲击力相当于自身体重的1/3。这种冲击力对骨化过程尚未完成的孩子来讲,是很容易造成损伤的。
适龄时期:6岁以上。
06
特点:凡是带有速度的运动,对幼童来说都不适合。比如:滑板、滑轮运动、骑二轮车等。
原因:任何运动,一旦涉及无法自控的高速,就一定具有极高的危险性。儿童身体正处于发育关键期,腿部肌肉力量不完全,长时间玩滑板滑轮,不仅造成肌肉无力支撑,摔倒受伤,还会造成关节脚踝的永久性损伤。
适龄时期:8岁以上儿童须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练习滑板车、滑轮等项目。
减少孩子运动损伤,牢记这几招!
1.穿合适的装备
孩子在运动时应穿上合适的服装,并正确配戴相应的防护装备,如保护垫(颈、肩、肘、胸部、膝盖、小腿等)、头盔、面罩、防护眼镜等。但是,家长同时应该提醒孩子,这些防护装置并不是万能的,不要因为自己穿戴了防护装置,就随意参加非常危险的活动或运动。
2.热身运动不可忘
无论做什么运动,热身就是打开肌肉,疏通筋骨,让身体各器官有个准备,减少运动过程中出现抽筋、扭伤几率。热身运动需活动到全身每个部位,最好持续5—10分钟。
3.学习运动中的保护动作
例如,当身体「失去平衡」时,告诉孩子应立即或向前、或向后、或向左、或向右跨出一大步,以保持平衡。
又如,人从「高处跳下」时,要用前脚掌先着地,同时屈膝缓冲。
4.掌握好强度
父母在指导孩子做运动时,不能想当然凭经验,要学习正确的训练方法和运动技术,科学增加运动量,把握渐进原则,注意间隔放松和运动恢复。一次运动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其中间隔10分钟休息再运动。
5.遵守安全规则
告诉孩子,在运动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守安全规则,比如踢足球时不要故意铲人等。
6.出现疼痛时应停止活动
如果在运动过程中,身体突然出现疼痛,应立即停止活动,因为可能已经造成了肌肉或韧带损伤,继续运动可能会让损伤加剧,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