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县域医院通过互联网医

看尽县域一周动态。

记者丨张园园

一周头条

莫让村医变为“表哥”“表姐”,基层减负势在必行!重要信号!扩大中医师执业范围!中西医执业壁垒或将打破!重磅!官方取消这5项职业资格,事关大批医药人!技术显著提升!环境明显改善!“拼命”医院完美蜕变张华:医院推行DRGs最大困惑——两个部门编码不一致大连传染链扩至4省7市!马晓伟:防控必须坚持这6点!

越县域越精彩

医院

博士后基金公布3个拟资助名单!高医唐龙光博士入围

近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官方网站公示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项资助拟资助人员名单、第2批特别资助(站前)和第13批特别资助(站中)拟资助人员名单。其中,医院唐龙光博士进入第2批特别资助(站前)拟资助人员名单,将获得国家18万元博士后站前特别资助。

医院

深耕医共体建设,打造健康管理新模式

日前,医院部分班子成员、二层骨干一行在党委书记、院长杨志祥带领下前往澧县小渡口镇中心卫生院,开展紧密型医共体调研活动。

杨志祥表示,医共体建设是当前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要把医共体建设的理念传达到每一个医务人员,统一思想,深化认识,提高站位,形成共识。一是将突出重点、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技术能力,质量管理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扶。二是与成员单位同心同力,共同发声,争取上级部门支持。三是将制定时间表、路线图高质量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

县卫健局副局长李传栋对医共体工作做出强调与布置,要求大家在医共体建设中注重实效,以实绩和数字来展现医共体建设成果。要打造发展、责任、目标、利益共同体,达到共识、共享、共赢局面。扎实做好医共体建设,取得实实在在成效,让老百姓有实实在在的健康收获。

作为当前医改工作的重头戏,医院医院实际情况,认真研究解决医共体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全力推进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的分工合作和联动发展,合理整合医疗资源,提高县域医疗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促进优质资源纵向流动,加快形成“乡镇首诊、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有序就医新格局,为健康澧州奠定基础。

医院医院医院评审验收

医院医院评审,成为安徽省医院执业登医院,标致着医院网上执业的合法性、便捷性、智能性。

7月31日,安徽省互联网诊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成员代表安徽省卫健委来到医院,医院建设情况现场评审指导。检查结束,专家组对医院医院建设情况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该院互联网诊疗流程清晰,相关管理制度完善,数据安全措施有力,一致同意通过安徽省医院执业登记现场审查。专家组提出要求,医院应在医院建设过程中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持续优化、加强推广,医院发展的互联网医疗模式,为县域百姓的生命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医院车祸受伤昏迷3月醒来瘫痪,康复治疗恢复自理重塑人生近日,在医院康复中心见到康复师张鸿指导下坚持康复锻炼的肖奶奶,老人家精神尚可、恢复良好。很难想象,这是此前车祸受伤昏迷3月醒来瘫痪,且带有严重后遗症的老人!

去年12月6日,肖奶奶刚从县城回来,经过荷香桥镇在路旁行走途中,猝不及防发生了车祸,受伤严重,老人当时就失去了意识。医院急救车接送入院后诊断为:“大脑挫裂伤并血肿形成、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左侧胫腓骨下端骨折、左侧耻骨骨折”等,医院ICU(重症监护)病房。

据神经外科肖奶奶的主管医师阳建权和患者家属回忆,由于颅内受损严重,肖奶奶昏迷不醒了很久,直到年1月底醒来以后,也很长一段时间痴痴呆呆,不会说话,光会望着亲人流眼泪。

3月中旬终于恢复意识的肖奶奶功能诊断为左侧偏瘫、二便失禁,同时由于下肢骨折,只能卧床休养,最严重的时候,连家属帮她翻个身都非常困难,当时家属都绝望地认为肖奶奶余生只能这样瘫痪在床上。

外科情况经治疗慢慢好转了,外伤后留下的“后遗症”成了摆在大家面前的最大难题——由于长期卧床,肖奶奶肢体逐渐萎缩变形,生活质量低下。其后,阳建权医师建议请神经内科医师就肖奶奶的病情进行会诊,考虑进行康复治疗。

经过一个多月的康复锻炼后,肖奶奶康复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原来的上肢肌力1+级恢复到4级,肘、肩关节基本恢复正常,下肢由原来的挛缩畸形到现在能够独立行走。生活已经基本能够自理,能够自行穿衣、洗脸、吃饭、步行去上厕所等。看到肖奶奶良好的恢复情况,本来对于康复治疗持怀疑态度的家属彻底打消了顾虑。

医院句容分院(医院)

医院肾内科完成首例超声引导下经皮肾脏穿刺活检术

近日,医院句容分院(医院)肾内科任海滨主任带领团队在超声科张爱华主任的协作配合下,完成句容首例超声引导下经皮肾脏穿刺活检术。穿刺过程顺利,取得了满意的肾组织进行送检。医院肾内科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飞跃,同时填补了句容市该项技术的空白,为市域内肾脏病患者诊治带来福音。

患者易阿姨近一个多月来出现双下肢中重度浮肿、蛋白尿等系列症状,医院等待数月未能预约到肾穿刺活检检查,焦急万分。其后慕名来到医院就诊,在周一专家门诊,任海滨主任接待了这位易阿姨,并向她详细解释了肾穿刺活检术的必要性及可能存在的风险,认真耐心地回答了患者及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以减轻顾虑。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医院为患者行肾穿刺活检术,穿刺过程顺利,整个过程大约半小时,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平安返回病房。一周后肾脏病理报告出具结果。

据悉,今年6月,为满足句容患者就医需求,突破肾内科学科发展瓶颈,经“院府合作”平台,院部引进医院肾内科专家、副主任医师任海滨担任肾内科主任,近两月来,已经开展腹膜透析、肾穿刺活检等“硬核”技术,有效提升了诊治与服务能力,下一医院必备相关诊疗技术与服务流程,为解决句容地区肾内科各种疑难杂症提供坚实的支撑。

医院

成功实施全市首例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近日,医院血管外科攻艰克难,成功实施全市首例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为患者架起一座生命的桥。

患者张某是一位退休老干部,因剑突下疼痛7小时被收入医院胸痛中心,完善各项辅助检查,CTA检查结果考虑为腹主动脉瘤,胸主动脉瘤,髂总动脉瘤,患者病情异常凶险,随时有破裂出血的危险,为挽救患者生命,手术治疗刻不容缓,遂转入血管外科。副院长翟勇高度重视,考虑到该患者手术难度和风险对血管外科都是挑战,翟院长带领团队积极研究治疗方案,并多次请上级专家会诊,上传资料定制支架。

由于患者年龄大,本人不想浪费资源,认为自己已经没有治疗的价值,在等待手术的过程中,极其躁动不配合,增加了动脉瘤破裂的风险。翟院长和王鹏医生多次安抚患者,解决他焦虑的心理,医生们的耐心劝导感动了患者及家属,三天后,手术在全麻下如期进行。患者高血压病史10年,冠心病多年,无论麻醉和手术都是艰难的挑战,手术经过两个半小时顺利完成,于左锁骨下动脉、胸主动脉、腹主动脉、双侧髂动脉植入四个支架。术后,经过半个月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康复出院了。该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医院血管外科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河北医院

生命时速!胸痛中心开启生命绿色通道

近日,一位46岁的男性患者李某因胸闷不适到武安一院就诊,心电图室检查结果显示前壁心梗,心电图室工作人员立即拨打了胸痛中心电话并启动导管室,李淑琴主任及在场医务人员全力对患者进行除颤抢救。

随后,患者经绿色通道由心电图室直接进入导管室,造影显示前降支闭塞,在导管室的通力配合下,心内科王红刚副主任、郑鹏医师共同完成了手术,开通闭塞血管,现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返回心内科病房。

每一例急性心梗患者救治成功,都是胸痛中心核心科室医护人员通力合作、规范诊疗的结果。胸痛中心的建设,成为危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救治,挽回生命的绿色通道。

PS:您也对文章话题感兴趣?欢迎扫描下放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anxiufang.com/zcsyx/6707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