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onaVirusDiseaseCOVID-19
呼吸道传染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一、概述
-nCoV是已知的第七种感染人的冠状病毒,该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
目前为止,冠状病毒仅感染脊椎动物,患者从普通感冒到重症肺部感染等不同的临床症状。
新型冠状病毒(-nCoV)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60~nm。其基因特征与SARSr-CoV和MERSr-CoV有明显区别。
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二、病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新发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是由新型冠状病毒(-nCoV)感染引起。
1、基本病因:既往已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有6种,即HCoV-E、HCoV-OC43、SARSr-CoV、HCoV-NL63、HCoV-HKU1和MERSr-CoV。
新型冠状病毒(-nCov)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属于第7种,其基因特征与SARSr-CoV和MERSr-CoV有明显区别。
2、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较强。
3、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飞沫传播,粪便、尿液,环境污染造成接触传播或气溶胶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或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持续时间尚不明确。
三、临床表现
一般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严重者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碍等。多数患者症状为轻、中度,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病理改变:以肺脏和免疫系统损害为主。
潜伏期:感染了病毒之后可能不会立刻发病,这中间间隔的时间在医学上称为“潜伏期”。此病的潜伏期为1~14天,多为3~7天。
四、实验室检查
1、病原学检测:采用RT-PCR和/或mNGS方法在鼻咽拭子、痰或其他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粪便等标本中可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下呼吸道标本(痰或气道抽取物)更加准确。其突出强调实施气管插管患者可采集下呼吸道分泌物送病毒核酸检测。
2、血清学检查: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多在发病3~5天后开始出现阳性,IgG抗体滴度恢复期较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升高。一是强调应尽量采集下呼吸道标本(而不是鼻咽拭子)进行检测。
五、诊断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断需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1、流行病学史:主要指发病前14天内是否去过疫区,是否接触过疫区回来的发热和呼吸道症状患者,是否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有过接触史,是否有境外旅居史,是否有家庭聚集性发病。
2、临床表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重症患者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
3、辅助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和血沉升高,肺部CT检查可见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
4、确诊主要依靠在鼻咽拭子、痰和其他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粪便等标本中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
六、治疗
目前,缺乏针对病原体的有效抗病毒药物,以隔离治疗、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1、呼吸支持:包括氧疗、高流量鼻导管氧疗或无创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和挽救治疗。挽救治疗针对严重ARDS患者,建议进行肺复张。在人力资源充足的情况下,每天应进行12小时以上的俯卧位通气。俯卧位通气效果不佳者,如条件允许,应尽快考虑体外膜肺氧合(ECMO)。
2、循环支持:充分液体复苏的基础上,改善微循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必要时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进行无创或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救治过程中,注意液体平衡策略,避免过量和不足。
3、肾功能衰竭和肾替代治疗:除了查找肾功能损伤的原因外,对于肾功能衰竭的重症患者可选择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
4、康复者血浆治疗:建议适用于病情进展较快、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用法用量参考《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临床治疗方案(试行第一版)》。
5、血液净化治疗:血液净化系统包括血浆置换、吸附、灌流、血液/血浆滤过等,能清除炎症因子,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对机体的损伤,可用于重型、危重型患者细胞因子风暴的早中期的救治。
6、其他治疗措施:儿童重型、危重型病例可酌情考虑使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妊娠合并重型或危重型患者应积极终止妊娠,剖腹产为首选。患者常存在焦虑恐惧情绪,应加强心理疏导。
七、预防
在传染病爆发流行时,采取的措施包括针对病原体、易感人群、传播途径和疫源地等方面的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暂时没有有效的疫苗,做好个人防护是最切实可行的办法,包括不要去人群聚集处、勤洗手、多饮水、注意休息等。
具体预防手段如下:
1、尽量减少外出,不要去人群聚集处,避免近距离接触任何有感冒或流感样症状的人;
2、外出前往公共场所、就医和乘坐交通工具时,注意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3、不要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即野味),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接触野生动物和家禽家畜;
4、注意手卫生,勤洗手,使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
5、打喷嚏或咳嗽时不要用手去捂,要用手肘部或纸巾遮住口、鼻;
6、居室及工作场所保持清洁,勤开窗,多保持通风状态;
7、注意多喝水、多休息、避免熬夜、适度运动,以提高个体免疫能力;注意营养、合理饮食,肉类、禽类和蛋类要充分煮熟后食用;
8、准备常用物资,如体温计、一次性口罩、家庭用消毒用品等。
新冠疫情还未过去,希望同学们积极了解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并做好防范措施。
编辑排版:杜亚萱
审稿:万顺康袁芝琼杨琴
大理大学学生工作处、校团委
校医院、公共卫生学院宣
(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和书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