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专长技术刮痧技术

刮痧是在中医经络腧穴理论指导下,使用不同材质和形状的刮痧器械和介质,在体表进行相应的手法刮拭以防治疾病的中医外治方法。功效:疏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调整关节结构和功能。适应症:外感性疾病和骨关节疼痛性疾病。基本操作方法:1.握持及运板方法:单手握板,将刮痧板放置掌心,由拇指和食指、中指夹住刮痧板,无名指和小指紧贴刮痧板边角。刮痧时利用指力和腕力调整刮痧板角度,使刮痧板与皮肤之间夹角约45°,以肘关节为轴心,前臂做有规律的移动。2.刮痧次序:先头面后手足,先背腰后胸腹,先上肢后下肢,逐步按顺序刮痧。3.刮痧方向:由上向下、由内向外,单方向刮拭,尽可能拉长距离。4.刮痧时间:包括每次治疗时间、治疗间隔和疗程。(1)每个部位一般刮拭20-30次,每位患者一般选3-5个部位;局部刮痧一般5-10分钟,全身刮痧宜20-30分钟。(2)两次刮痧时间宜间隔3-6天。(3)急性病疗程以治愈为止,慢性疾病一般以7-10次为一疗程。5.刮痧程度:包括力量程度和出痧程度。(1)刮痧时用力要均匀,由轻到重,以患者能承受为度。(2)一般刮至皮肤出现潮红、紫红色等颜色变化或出现粟粒状、丘疹样斑点,或片状、条索状斑块等形态变化,并伴有局部热感和轻微疼痛。注意事项:1.刮痧时选取适当的刮痧部位,以经脉循行和病变部位为主,刮痧部位应用75%乙醇棉球消毒,或用热毛巾、一次性纸巾、生理盐水棉球等进行清洁,然后取适量刮痧介质,置于清洁后的拟刮拭部位,用刮痧板涂抹均匀。刮痧后用干净纸巾、毛巾或消毒棉球将刮拭部位的刮痧介质擦拭干净。2.刮痧时应注意室内保暖,尤其是在冬季应避免感受风寒;夏季刮痧时,应避免风扇、空调直接吹刮拭部位。3.刮痧过程中产生的酸、麻、胀、痛、沉重等感觉,均属正常反应。刮痧后皮肤出现潮红、紫红色等颜色变化,或出现粟粒状、丘疹样斑点,或片状、条索状斑块等形态变化,并伴有局部热感或轻微疼痛,都是刮痧的正常反应,数天后即可自行消失,一般不需进行特殊处理。4.刮痧过程中若出现头晕、目眩、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恶心欲吐,甚至神昏仆倒等晕刮现象,应立即停止刮痧,使患者呈头低脚高平卧位,饮用温开水或温糖水,并注意保暖,必要时用刮痧板点按患者百会、人中、内关、足三里、涌泉穴。5.刮痧结束后,好饮一杯温水,不宜即刻食用生冷食物,刮痧出痧后30分钟以内不宜洗冷水澡。6.年迈体弱、儿童、对疼痛较敏感的患者宜用轻刮法刮拭。7.凡肌肉丰满处(如背部、臀部、胸部、腹部、四肢)宜用刮痧板的横面(薄面、厚面均可)刮拭。对一些关节处、四肢采端、头面部等肌肉较少、凹凸较多的部位宜用刮痧板的棱角刮拭。8.下肢静脉曲张或下肢肿胀者,宜由下向上刮拭,采用逆刮法。禁忌证:1.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出现浮肿者。2.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严重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等。3.感染性疾病,如急性骨髓炎、结核性关节炎、传染性皮肤病、皮肤疖肿包块等。4.急性扭挫伤、皮肤出现肿胀破溃者。5.刮痧不配合者,如醉酒、精神分裂症、抽搐等。6.孕妇的腹部、腰骶部。本文仅为传播和学习交流为目的。

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中医专长考核是目前国家政策规定针对有技无证中医人员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的重要途径。

想要有行医资格、合法行医,快来尚真教育报名中医专长考核吧!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anxiufang.com/zlff/67091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