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科基础肘关节不稳的分类及复发评估

刘云涛 https://yyk.39.net/doctor/306474_comments.html?p=2

▲优惠报名即将截止,长按查看详情

本文为作者原创整理,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分类1后外侧旋转不稳定

后外侧旋转不稳定(posterolateralrotatoryinstability,PLRI)时,桡骨和尺骨相对于肱骨远端外旋,导致桡骨头相对于肱骨小头向后方移位。上尺桡关节时完整的,整个前臂骨作为一个整体在旋转。这也是PLRI与桡骨小头脱位的区别,桡骨小头脱位时上尺桡关节分离,而肱尺关节是完整的。由于冠状突能够从股骨滑车下方通过,所以多数情况时向后外侧移位,而不是向后方直接位移。造成后外松弛的主要静态限制结构有外侧韧带复合体、桡骨小头和冠状突,伸肌总腱起点也起一定的作用。

创伤性:由于外侧副韧带通常首先收到损伤,所以PLRI是肘关节脱位后最常见的不稳定类型。PLRI可表现为关节不稳定的一系列变化(图1)。肘关节脱位(Ⅰ度至Ⅲ度)时,关节周围软组织从外向内撕裂,形成环形,成为Horri环。外侧韧带常常从肱骨止点处撕裂。桡骨头和肱骨小头的骨折会造成肘关节外侧高度丢失,破坏关节一致性,从而造成外侧复合体松弛。因此,当出现骨折时,应当尽量尝试保持桡骨头和肱骨小头的良好力线;如果必须切除桡骨头,则需要考虑关节置换。

图1:A)肘关节不稳定是指从半脱位到脱位的一系列改变。这三个阶段与图B所示关节囊韧带不同断裂的病理解剖学分期相对应。B)Horri环、软组织由外向内的环形损伤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与图A相对应

慢性退变和医源性损伤也可以造成外侧韧带复合体的破坏。

医源性:肱骨外上侧髁炎松解数或暴露肘关节外侧和桡骨小头的手术入路也可以继发PLRI。

外侧韧带复合体的慢性退变可出现于长时间的肘内翻,也可继发于过度使用,例如,长期用拐助行的脊髓灰质炎患者。在这些慢性条件下,韧带被拉伸,丧失正常张力。另外,肱三头肌的牵拉方向发生改变,使尺骨产生外旋运动,这也是造成PLRI的重要原因,在全身多发韧带过度松弛的情况下,外侧韧带复合体也可出现先天性松弛,例如,Ehlers-Danlos综合征。

2外翻不稳定

有下列两种情况之一的会出现外翻不稳定:创伤后或慢性过度负荷。创伤后外翻不稳定提示内侧副韧带撕裂,通常伴有屈肌总腱和旋前圆肌起点的撕脱。外翻不稳定通常出现于桡骨小头骨折合并内侧副韧带撕裂的患者,也可见于肘关节Ⅲ度不稳定的患者。肘关节脱位引起的内侧副韧带损伤在关节复位后通常可以愈合,可能是因为周围肌肉血运丰富造成的。

在投掷运动员中,反复的微小创伤或超负荷引起的内侧副韧带前束松弛或撕裂也能导致外翻不稳定。

3内翻不稳定

内翻不稳定通常归因于外侧韧带复合体断裂,可见于急性肘关节脱位,当外侧韧带复合体不愈合时,许多患者就会出现反复的或慢性的肘关节内翻不稳定。因解剖力线的关系,通过肘关节的应力主要是外翻,由于肘关节不常内翻,所以这种不稳定通常不明显

4前向不稳定

肘关节前向不稳定极少见,典型的前向不稳定常伴有尺骨鹰嘴骨折。

5后内侧内翻不稳定

肘关节屈曲位承受轴向应力时出现内翻和内旋,可产生肘关节后内侧旋转内翻不稳定,通常伴有冠状突前内侧部分的撕脱骨折。因为是内翻应力,桡骨小头保持完整,通常有外侧副韧带的撕脱。这种不稳定在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屈曲90°时明显。这种损伤可以显著影响肱尺关节的一致性和肘关节的内侧负重,并可导致早期出现关节炎。因此,即使当骨折片较小时,也要求行冠状突前内侧关节面的固定。这种损伤通常比较微妙,在急性期常因为认识不足而被忽视。当我们发现冠状突单独骨折,而不伴有桡骨小头骨折时,要高度怀疑这种损伤。由于后期重建难度大,当我们没能及时发现这种内侧旋转内翻不稳定时,潜在的后果是惊人的

复发评估

LUCL:外尺侧副韧带;MUCL:内尺侧副韧带

1后外侧旋转不稳定

PLRI时临床最常遇到的类型。这种患者可变现为肘内翻症状,也可表现为复发性的后外侧脱位。主要症状包括:肘外侧疼痛、反复异响、弹响、卡压和绞索等。出现典型症状的姿势时肘关节在屈曲接近40°时前臂旋后。半脱位可在旋前时复位。症状通常在做前臂推举动作时出现,例如,从手扶椅上起身或做俯卧撑等,这些活动将肘关节置于了不稳定的位置,即前臂外翻并承受轴向应力时外旋。既往有这种状态下的关节脱位史,甚至仅有外伤无脱位时,往往提示PLRI。既往有肘关节外侧手术史,或有多发韧带松弛家族史的患者,也应考虑有PLRI。要详细了解患者的既往外伤或手术史、肘内翻畸形和活动范围。常用的PLRI临床检查方法见上表和图2~图5。所有这些方法都是通过将肘关节置于极度不稳定的状态下,尝试诱发症状或桡骨头脱位,即前臂外旋、外翻和轴向应力。同时存在内翻和外翻不稳定时,应当考虑全身韧带过度松弛。

图2:外侧轴实验(ODriscoll):患者仰卧,患肢举过头顶,前臂施加旋后、外翻的轴向应力,由完全伸直位曲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者,当肘关节屈曲时,发生桡骨头半脱位/脱位,后外侧可见一突起。当肘关节屈曲超过40°时,桡骨头突然复位,同时有可触及的并且可见的撞击。此实验最好在全麻下进行,可见桡骨头脱位与复位的过称。若患者清醒状态下进行此手法操作,检查结果会因患者恐惧而呈阳性。

图3:患者自己进行抽屉实验检查:屈肘40°,在前臂外旋位向尺桡骨上施加前后向的外力,其目的是以整个内侧韧带为轴,使前臂从肱骨外侧半脱位。在全麻下可见桡骨头脱位,而患者在清醒状态下会产生恐惧

图4:地面俯卧撑实验(Regan):患者屈肘90°、前臂旋后、上臂外展从地上撑起,若患者有恐惧感或在伸肘过程中发生桡骨头脱位即为阳性

图5:从椅子上撑起实验(Regan):患者从坐位姿势由椅子上撑起,在伸肘过程中引起恐惧或桡骨头脱位

2外翻不稳定

外翻应力试验通常在前臂完全旋前的情况下进行,因为这样不会与PLRI混淆。完整的内侧软组织就像铰链和支点一样,在用力旋前时可以阻止PLRI。临床查体可以在肱骨远端内侧髁找到沿尺侧副韧带走行的压痛点。局部的压痛对于鉴别尺侧副带损伤和股骨内上髁炎及屈肌、旋前圆肌拉伤非常重要。屈腕并内旋前臂来减少屈肌、旋前圆肌和张力有助于鉴别屈肌、旋前圆肌拉伤,但与其PLRI可同时存在。肘关节在屈曲50°~70°范围内活动时,屈肌肌腹移动至尺侧副韧带前方,这时可以直接触及该韧带。挤奶实验(图6)需要肩外展,肘关节屈曲90°,同时将拇指向后牵拉对肘关节实施外翻应力。与对侧进行比较,内侧张开或疼痛时提示阳性。

图6:挤奶实验

3内翻不稳定

当肩关节充分旋前时,肘关节内翻实验最容易实施。内翻应力实验和外翻应力实验都在肘关节完全伸直或屈曲30°位进行,因为在这两种位置尺骨鹰嘴不会被卡于鹰嘴窝内。

觉得不错,请点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anxiufang.com/ysty/67101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